在日照高新區的無塵車間內,東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雖非行業巨頭,卻憑借自主研發的CSP封裝技術,讓一粒米大小的芯片迸發出驚人的能量。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實打實的工藝突破與市場回應——這正是當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中最需要的“小而美”的故事。
一、“小領域”也有“大作為”
不貪大求全、不盲目擴張,東訊電子始終扎根聲表面波濾波器和射頻芯片封裝這一細分賽道。通過持續優化工藝流程、提升產品良率,企業成功在高端制造鏈條中卡準位置,成為山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這說明,找準切口、深耕細作,中小企業同樣能在高科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二、“微創新”實現“降本提質”
設備可以買進,但工藝必須自研。東訊電子通過組建專業工藝團隊,在封裝技術方面實現多項突破,累計獲36項專利。這不僅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更顯著提升產品穩定性和集成度。正是這類看似不起眼的“微創新”,構筑起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三、“訂單熱”印證“硬實力”
今年以來,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訂單持續增長,意味著東訊的產品贏得下游廠商信任。市場從不說謊——能打入高鐵、智能汽車、5G通信等領域,充分體現出其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也為企業后續研發注入信心。
四、邁向5G,“再出發”瞄準“新賽道”
不滿足于現有成績,東訊已果斷布局5G射頻芯片研發。從聲表面波濾波器到5G射頻前端,既是技術的延伸,更是視野的升級。這種始終保持“再進一步”的勢頭,正是一家創新企業最珍貴的品質。
在日照,像東訊電子這樣默默發力、穩健創新的企業正不斷涌現。它們或許規模不大、聲量不高,卻憑借扎實的內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持續的技術投入,一步步夯實中國智造的根基。“芯”火雖微,終能燎原——尊重創新規律、聚焦產業實需,這樣的企業越多,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越穩。(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鄭篤凱)(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