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地級日照市建市35周年。懷著強烈的發展渴望,日照始終把高質量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尤其是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一三五六”工作部署,著力在工業倍增、港產城融合、服務業擴量提質等九個方面加壓奮進,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
值此日照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之際,本報特推出“牢記囑托擔使命 共享機遇譜新篇”專欄,聚焦近年來日照圍繞“強港、興產、活城”以及改革開放、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培育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績,展示闊步行進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路上的日照,激發助力現代化海濱城市建設的澎湃力量。敬請關注。
35年,彈指一揮間。
從日照升格為地級市,到國務院批準日照設區帶縣;從日照鋼鐵第一爐鐵水出爐,到2006年日照港躋身億噸大港行列;從日照成為“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到日照綜合保稅區獲批運營……
風雨三十五載,每一個歷史節點,每一步昂揚向上,所代表的,不僅是時光更迭,更是這座城市緊跟時代、創新發展的砥礪奮進。
從海濱一隅到黃海明珠,正是綿綿不止的接續拼搏,為日照提供了蓄勢揚帆、銳意進取的不竭動力,又給這座日出初光先照的城市增添了萬千華光。
港產城融合助推“強港、興產、活城”
海闊天高大潮涌,港口雄開萬里流。
2024年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山東港口日照港上,聆聽、感受著這座既年輕又成熟的東方大港一路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崛起過程。
日照港既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主要節點,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世界上最年輕的5億噸大港,在繼承中創新、在破題中前行,用現代化、智慧化、綠色化講述著港口與城市互融共生、奔涌向前的故事。
回望海天一色,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語重心長:“日照港是改革開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來推進科技創新,將傳統港口改造升級為現代化港口,不僅貨物吞吐量躋身全國前列,還積累了通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經驗,值得肯定。”
總書記的話,為日照港的發展增添了強勢后勁,也為憑港而興的城市明確了底氣更足、信心更強的發展路徑。
日照因港而生,臨港涉海是日照最大的優勢,港口是日照最核心的戰略資源、最重要的發展平臺。
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終以港口為龍頭、以產業為核心、以城市為載體,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一攬子扶持措施,全力支持日照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升級,聚力打造“黃河流域陸海聯動轉換、北方能源、港口型國家物流”三大樞紐,堅定不移地推進港產城一體發展。
2月25日,總投資達536億元的27項建成投產及集中啟動項目在日照港石臼港區舉行。當日,21個項目集中啟動開工,包括日照港轉型升級工程、石臼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和升級工程等,總投資約484億元。
“港產城融合,不是簡單疊加,而是放大優勢、聯合發力。”基于這樣的認識,市委市政府與山東港口聯合舉辦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合作洽談會,市政府與安陽等5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日照銀行與山東港口投控、山西銀行簽署合作協議;在日照港建港40周年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日照港與近10家重量級企業、高校簽署合作協議,一批意向項目進入落地快車道。
隨著開工項目年年增加,港城聯動建成投產、續建及擬新開工越來越多,涉及物流、園區、文旅等更廣闊產業,再一次提升了港口對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打造起港產城融合的新典范。
肩挑“三大樞紐”,憑借港產城聯動,日照的產業轉型升級活力倍增:在黃河流域陸海聯動轉換樞紐建設上,“一港雙通道”優勢頻發,沿線鐵路物流園和無水港建設步步增強;在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上,日照港“聯動陸海、銜接南北、互濟東西”的作用充分發揮,多式聯運提速發展;在北方能源樞紐建設上,我市在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增強,“十四五”期間,共有66個綜合能源項目投入建設,總投資達850億元。
從“因港而生”到“憑港而興”,從加快推動港口從裝卸港到向貿易港、金融港轉變升級,日照港帶來了巨大的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整座城市的臨港經濟,鋼鐵、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海工裝備等臨港工業在快速發展中不斷升級,現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也有了質的飛躍,依托日照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保稅國際貨物集拼中轉、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等外貿新業態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放眼日照,一次次走出去、請進來的建鏈補鏈,一個個港產城融合項目火速推進,一場場高點定位、勇爭一流的產業升級,一輪輪深層次融合、產業重構的持續發力,“強港、興產、活城”的宏偉藍圖已然展開,一座城市與億噸大港的互融共生正在路上。
蓄勢奮起拉動主導產業“強基、全鏈、提質”
主導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既關乎當前,又決定未來。
在日照2024年發展歷程表中,計劃投資243.6億元的294個市級重點工業項目,撐起了城市主導產業發展的堅實框架,并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結構,融入整個城市。
“努力在深化港產城融合發展上勇當標桿、在推進海洋經濟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勇作示范、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闖新路……”站在新起點,中國共產黨日照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中,鏗鏘有力的字眼為下一步發展擘畫了藍圖。
當臨港涉海的最大優勢輻射至全域,按照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鏈條式推進的思路,產業強市戰略深入實施,鋼鐵、汽車、現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2條產業鏈猶如12道經緯交織的筋骨,不僅自身的精準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不斷完善,對全面擴大產業規模,不斷做優存量、做大增量,促進全市經濟發展提質升級,也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激發工業經濟增長動能方面,日照錨定工業倍增“頭號工程”,樹牢“項目為王”理念,鋼鐵、汽車、化工等傳統產業煥新,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壯大,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搶灘布局。
這是日照只爭朝夕的奮進——作為支柱產業之一,鋼鐵產業一直是日照經濟發展厚重而蓬勃的基石,“ESP無頭軋制技術集成創新及應用”技術水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手撕鋼實現厚度低于0.01毫米的突破,高品質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等覆蓋海洋工程、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等領域,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顯著;
這是日照揚優起勢的路徑——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既入列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也是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3個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集群之一,350余家相關企業的完整汽車鏈條撐起日照“千億級”支柱產業,極具核心競爭力;
這是日照敢為人先的探索——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以全產業鏈思維經略海洋、向海圖強,高起點謀劃深遠海產業發展,啟動編制《日照市深遠海養殖發展規劃》,加強海洋經濟統計核算、大力推進水產種業振興、穩妥推進深遠海綠色養殖、持續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還有海產品精深加工與銷售、休閑漁業項目開發等,一個個“深藍色”項目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是日照全面發展的代表——以新農人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方陣緊緊跟隨發展腳步,以綠茶、玫瑰、林果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不斷升級,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本土農業向現代農業,小農經濟向科技農業、智慧農業的轉化正在發生,鄉村振興已經變成一片燦爛風景;
……
與此同時,高端化工、生命健康、文旅體、航空等產業鏈也以筑牢“壓艙石”、拼搶“新賽道”、做強“增長點”的姿態呈現,為日照高質量發展加速賦能。
一項項產業印證了著全市經濟創新發展的軌跡,一組組數據勾勒出經濟加速發展的脈絡,站在35周年的歷史節點上眺望,日照躍升發展的鏗鏘步履早已走在了新時代的賽道上。
創新突破推動變革“以變應變、以新謀新”
三十五年轉瞬而去。
站在新的時代舞臺上,新業態蓬勃發展,新模式勢頭強勁,新經濟方興未艾。日照面臨的不僅是蓬勃繁榮的發展機遇,也有愈發尖銳嚴苛的升級挑戰。
如何以新謀新,以變應變?日照有著自己的破題方式——走“專、精、特”道路,做到“人有我專、人專我精、人精我特”,這正是在改革浪潮席卷之下,日照工業產業強勢崛起的不二法寶。
一顆顆種子,已經在新的土壤中生根、抽芽:東港區中泰華海電氣設備智能制造項目拿下授權專利60余項,在國內率先實現絕緣管型母線產品三層共擠技術突破;嵐山盛鼎高新材料所憑借TPU中間膜,終于解決了國內“卡脖子”難題,成為全球三家可生產這種材料的企業之一。
除此之外,日照還有專利數量超同行業60%的一鳴高性能泡沫鋁新材料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國產替代阿米精控納米傳感器及納米制造成套裝備產業化項目;中國制造業500強、全球鈦原料“龍頭”的龍佰鈦業新材料精深加工項目……
這些獨具特色的高精尖項目都擁有極好的成長性,在邊研發、邊更新、邊發展、邊帶動中,構筑起區域競爭新優勢,推動日照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要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科技創新,把創新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全過程,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指示,日照正在加快構建具有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以科技引領傳統創業煥新,大力引導骨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創新動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加大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轉化力度,實現“老樹發新芽”。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能夠拉動有效投資、創造消費需求、提升創新能級。而日照是民航華東地區劃設低空飛行空域面積最大的城市,集聚了山太飛機、飛奧航空發動機等一批優質企業,發展低空經濟基礎良好、優勢突出、大有可為。為此,日照做出了支持打造“通航+”新業態先行區機遇的決定,全力為低空經濟發展營造優良生態。
下一步,日照還將加快以科技引領新興產業壯大,圍繞再生醫學、植物提取等,在合成生物學賽道推動產業項目謀劃布局;聚焦新型顯示領域,在MiniLED和OLED雙賽道交叉推進,加快雙向技術布局。同時,加快以科技引領未來產業搶灘,重點圍繞氫產業、鈣鈦礦等未來產業,努力催生未來產業增長點。
抱團、協作,建鏈、補鏈,配套、賦能,一個又一個擦亮自身特色和技術招牌的園區先后落于日照的大地上,一個個難題、一項項技術在此攻克、轉化,這不僅給各領域的更新迭代帶來無限可能,也給日照新業態新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潮涌風勁好揚帆,蓄能聚力向未來。
當發展的腳步堅定地邁過三十五年,日照更是以一以貫之抓落實的姿態,精神振奮、激情滿懷,凝聚全市干部群眾緊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澎湃動力,為推動日照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