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日照新聞網訊 一場場及時“解渴”的理論宣講,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先進典型,一張張自信陽光的幸福面孔……近年來,嵐山區以全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創新“七彩·嵐山之美”價值品牌,聚力推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融入”為主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通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位一體”融入體系,嵐山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融入為關鍵,構建黨紀法規、基層治理、理論宣講、文化浸潤、文明培育、道德實踐“六位一體”的融入體系。堅持聯動打造、共建共融、示范發展思路,確定“項目化”的培育和踐行方式,系統性地啟發和引導干部群眾主動參與項目實踐,在各種活動、實踐中認知認同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七彩·嵐山之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品牌注重發揮“三個主體”作用。即圍繞黨員干部,加強政德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圍繞青少年兒童,開展“立德樹人三大行動”;圍繞各行業基層一線,推出一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級典型,并形成綜合協調、分類指導、效果評價、目標導向等機制,將理想信念、家國情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美德、責任意識作為價值追求。
該品牌以項目為載體,貫穿不同群體、融入多樣場景,分門別類地開發11類核心項目、21個延展項目,強化項目的實踐性和吸引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落小。系統推進目標體系化、內容項目化、項目模塊化、活動實踐化、實踐融合化、評價多元化。強化價值引領,聚焦一條主線,統籌7大場域共建,實施21個項目共融,建強文明實踐陣地,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
“七彩·嵐山之美”還堅持以理論宣講推動思想武裝。線下依托“紅輝新語·趙為高宣講工作室”及“8+2+1”多元化宣講隊伍,舉辦112期“嵐山講堂”,全面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打造“音樂+思政”“戎耀嵐山”“漁民講堂”等品牌,開展沉浸式理論宣講課堂6800余場。線上依托“清朗空間”,扎實開展“網絡文明周”活動;依托“日照天天正能量”網宣品牌,持續打造網絡“榜樣”。
創新打造首批10處“好人工作室”,探索“工作室+項目化”運行模式,建立“善德嵐山”道德典型全鏈條工作機制,評選2700余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開展“強國復興有我”“好人面對面”等道德實踐活動3200余場次。
以主題文化為載體,該品牌突出“誠信”“文化”“德育”等多個維度的價值導向。
推動美德信用積分應用轉化,創新打造40處“興嵐貝”美德信用超市、“茶多分”美德信用和美驛站,持續推廣美德信用貸等應用場景。強化政務誠信建設,推行政務信用承諾制,完善政務誠信訴訟執行協調機制。利用“3·15消費者權益日”等節點,開展市場主體信用承諾、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等主題活動800余場。
創新開展“厚德社區”培育工程,打造“經山海”文化社區帶、海疆“衛”文化社區帶、“錦繡安瀾”文化社區帶等“兩橫一縱”3條特色文化體驗廊道;創新培育“幽蘭”“墨香”“小梨園”“耕耘居”等75處特色鄉村“文化小院”,挖掘推動皮影、葫蘆畫、虎頭鞋、根雕等33個傳統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持續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深化“十禮童行”養成教育,創新培育26處“經山海文化學堂”,挖掘漁文化、茶文化、衛文化、圣公文化等嵐山特色文化。開設“海洋環保我來做”“和樂茶韻”等63門教學課程,開展“山海課程我來講”“學茶知禮·觀茶識藝”特色活動1860余場次,營造浸潤式育人情境。
在“賦能基層社會治理”上,“七彩·嵐山之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品牌通過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機制,聘任4458名“小巷管家”,創新形成“百姓吹哨、管家報到、社會動員”的基層治理格局。另外還創新“1+4+N”文明實踐治理模式,打造“船老大”“新禮禧俗”“白云美德”“茶博士”等4處文明實踐講堂。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成立427支“文明迎親隊”,編排《退彩禮》《移風易俗譜新篇》等26部小戲小劇,深入村居展演220余場。
持續推進“書香嵐山”建設,提升區級文化館、圖書館和7處城市書房管理運營水平,拓展427處農家書屋建設,開展“全民閱讀”活動1200場。開展鑼鼓展演、廣場舞展演、四季“村晚”等群眾性文化活動3800余場。(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季平 通訊員 姚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