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晚飯后外出散步時被一“暖舉”所感動:一學生模樣男孩在遛一條“泰迪犬”時,該犬突然停住蹲下來,很快排出了幾股糞便。男孩顯然有備而來,他很快從褲袋里掏出衛生紙將糞便包起來,放進了附近的垃圾箱。
“隨手”的舉動,讓我看到了這個男孩的修養和品德.....滿滿的都是正能量。這種“隨手”文明,無疑是在凈化著公共空間,維系著社會和諧。諸如此類的“隨手”文明,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如隨手撿起公共區域地上煙頭、塑料袋、紙屑、餐盒、飲料杯等垃圾,都是“隨手”的文明。
與“隨手”文明相反,就是“隨手”丟棄、亂扔等不文明行為。同樣是“隨手”,一扔一撿完全是兩種境界、兩種素養。有時“隨手”丟棄、亂扔亂放的壞毛病或許當事人純粹是“無意的”,認為反正有清潔工打掃,思想上并不是為了制造垃圾和麻煩,但實際上還是文明素質、公德水準不高,是一種方便了自己,不顧他人感受的自私自利行為。如果這樣的人多了,這樣的事普遍了,那么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如何。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文明則意味著:不說臟話、禮貌待人、禮讓三分、呵護環境等等。文明需要從這些點滴小事小節做起,做到言談舉止溫文爾雅、舉手投足彬彬有禮。
文明是暖心的,文明是感人的。培養“隨手”文明好習慣,就要“該緊手時要緊手”,把“口余”垃圾收好,不隨意丟棄,放到垃圾桶、收集箱等該放的地方去;就要“該出手時要出手”,看見地上的垃圾,只要方便,條件允許就要“隨手”撿起,放到垃圾箱;看到燈未關、水龍頭未擰緊就要隨手關好,節約能源、資源等等。
文明,是一個城市的顏值,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形成“隨手”文明好習慣,需要從“我”做起,既要帶頭努力改變“隨便丟”、“隨手扔”、“隨口吐”等“隨身”小毛病,也要帶頭養成“隨手”撿、“隨手”幫、“隨手”關等好習慣,讓“隨手”文明隨處可見。只要千萬個“我”動起來,就能以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城市貢獻“隨手”力量。
(作者:唐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