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東港區(qū)第一小學發(fā)現(xiàn),原本放學時間,學生們卻遲遲沒有走出校門,昔日放學后空蕩蕩的教室里坐滿了學生,同學們在教室內(nèi)閱讀、繪畫、寫作業(yè)……下午六點左右,各年級課后服務學生在值班老師的帶領下,依次排隊,錯時離校。
由于學校放學時間遠早于工作下班時間,學生的放學接管一直是困擾很多家庭的難題,特別是沒有老人提供幫助的雙職工家庭,往往只能通過聘用保姆或者委托課外機構(gòu)等方式解決。這樣不但增加了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接送難已經(jīng)成為不容回避的社會性話題。開展中小學課后服務,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并得到學生家長的一致稱贊。
用教育的溫度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雖然學生在校時間延長了,但并不是用來補習補課額外增負,而是讓他們根據(jù)自身愛好選擇感興趣的業(yè)余課程。筆者認為,課后服務不僅對增強學生體質(zhì)、提升綜合素質(zhì)有很大的幫助,更讓很多家長卸下了心中的包袱,將更多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為城市的發(fā)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政府加大了投入,其積極影響必會貫穿長遠,取得豐厚回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的溫度不僅表現(xiàn)在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外在形象上,更蘊藏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校園和諧等要素上。學校提供的免費課后服務不僅解決了接送難題,內(nèi)容上也從簡單看護逐漸改進,變得豐富而有意義。
(周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