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作風整頓方案、組織自查自糾、設置作風建設“曝光臺”、直插一線抓督查……連日來,一場作風大整頓的“風暴”在莒縣悄然刮起。
抓作風就是促落實,抓落實先要轉作風,實現“一強三名”富強美麗幸福新莒縣的奮斗目標,離不開作風建設來保障。為此,莒縣嚴格落實市委“五破五立”作風建設的要求,部署開展“作風突出問題大討論大整頓”活動,轉變作風抓“作風”,不拘形式破“形式”,以作風大改進促進工作大提升,不斷激發全縣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扭住問題臺賬這個“牛鼻子”,靶向聚焦精準發力
“對群眾利益訴求回應不積極,特別是對來信來訪重視不夠;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對本職工作吃不透情況、拿不出實招;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缺少耐心、態度生硬……”在莒縣經濟開發區查擺問題臺賬上,23項問題一目了然,矛頭直指機關工作中存在的“庸懶散”問題,針對查擺出的問題,莒縣經濟開發區制定了詳細的整改措施,責任到人,限期整改。
“我工作過的兩個單位相互扯皮,欠我的工資至今沒發,這事你們得幫我管管。”9月10日下午,莒縣作風辦工作人員接到舉報電話,記錄在冊后立即安排相關人員調查核實。
“俺村的村支部書記作風粗暴,村務不公開,這事你們得好好查查,給全村老百姓一個交待。”近日,長嶺鎮村民曹某通過作風舉報電話反映問題,7天后,莒縣紀委監委就調查情況向其進行反饋,曹某表示滿意。
這是該縣堅持“開門搞整頓”的一個縮影。
暢通渠道才能發現問題。莒縣相繼開通了作風問題舉報電話、微信舉報平臺等,群眾可以直接“連線”反映干部作風問題,或提出干部作風方面的意見建議。工作人員按照接訴即辦原則,依據工作流程及時調查處理并向群眾反饋辦理結果。暢通的民情民意收集渠道,大大提升了群眾參與度,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身邊的事有人管,反映的事有人回應。”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莒縣把問題臺賬作為促進活動開展的“牛鼻子”來抓,堅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督促各部門單位自我檢視,建立問題清單臺賬,查擺問題見人見事,解決措施落細落具體,定期對賬銷號,精準靶向發力,下大氣力清除作風建設“攔路虎”,挪走“絆腳石”。
作風整頓活動開展以來,莒縣共接聽與作風建設相關的舉報電話238次。結合民生領域專項巡察、來信來訪等多種途徑和方式,莒縣將受理問題線索分類登記,匯總分流,開展調查,逐一反饋,以問題查處倒逼干部作風轉變和工作質效提升。
強化督導檢查這一抓手,“四不兩直”直插一線
“活動方案泛泛而談,針對性不強。”“整改措施缺乏針對性,跟本職工作結合不夠。”“整改事項責任部門列了一大堆,但牽頭部門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細化出來。”活動開展過程中,作風建設督導組對全縣20個鄉鎮街道及55個縣直單位進行了現場督查,指出存在問題90余條,全部記錄在冊,一項一項督促整改。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該縣堅持把抓落實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的關鍵,發揚“釘釘子”精神,改進督查方式,采取“四不兩直”工作法直奔現場,了解群眾切身感受,督導各部門單位活動開展,對發現的問題直接點出,不講“情面”,責令整改,以敢抓真抓對作風問題說“不”。
“以前,我每個月都會來服務大廳繳稅,現在按照全程‘網上辦事項清單’,很多業務都不用來現場辦理了,省時省力,很方便。”日前,莒縣作風辦作風督導小組在為民服務大廳稅務局窗口暗訪時,一名前來辦業務的企業負責人向督導人員介紹。
“自身作風過硬,才能更好地開展督導工作。我們一改過去看報表、查臺賬、聽匯報的工作方式,采用‘一線工作法’,走到群眾中間,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壓實相關單位主體責任。”莒縣作風辦工作人員介紹道。
堅持群眾認可這一標準,用心答好服務群眾“考卷”
“太快了,真是沒想到,我的異地醫療費報銷僅僅用了3天就辦完了。以前辦這項業務很耗時間,一般都要一個月左右。”9月9日,患者秦女士把在山東腫瘤醫院住院的報銷材料交到莒縣醫保局服務窗口,9月11日,就收到了報銷費用33750元,這讓她感受到了醫保報銷的“莒縣速度”,這一做法也獲得群眾一致好評和紛紛點贊。
莒縣稅務局建立“內部找茬”機制,挖掘身邊的形式主義問題;莒縣財政局開展黨員干部亮承諾、表決心活動;閻莊街道開展紀律大整頓,談話提醒49人,通報批評1人。全縣各部門單位迅速行動,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教育供給不足,‘大班額’問題還比較突出,鄉村教育相對薄弱;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不夠,群眾需求大,服務水平有待提高。”9月16日,全縣民生領域專項巡察問題整改暨民生工作推進會召開,會上通報了全縣民生領域存在的系列問題,并對整改工作進行部署,推動工作責任壓實,切實轉變作風,以民生領域問題的解決努力創造人民群眾向往的高品質生活。
“落實救助政策不到位,低保認定不夠精準,工作作風不扎實、主動作為意識不夠、工作推進緩慢……”9月27日,莒縣紀委對5起民生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通報,并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要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對本職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一次起底排查,列出清單,立行立改、邊查邊改,抓好整改落實。
群眾認可是最大的認可。作風硬不硬,群眾說了算。莒縣把作風突出問題大討論大整頓活動與民生領域專項治理等重點工作相結合,督促各部門單位結合具體工作出“實招”、求實效,時刻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全心全力答好服務群眾“考卷”。
突出成果運用這一導向,作風建設久久為功
9月23日,莒縣作風辦公室向全縣印發了第一期作風建設情況通報,刊發了莒縣教體局、莒縣市場監管局等15個單位在作風大討論大整頓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樹標桿、立榜樣,在全縣干部中營造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為民服務大廳、銀行營業網點等場所執行佩戴口罩的規定僅限在門口,來往車輛長時間停留在黃色網格線內,北關集附近部分商戶隨意占道經營,城區紅綠燈智能化不夠……”10月15日,莒縣電視臺《問政時刻》欄目公開曝光了縣作風辦在查訪中發現的問題,立起反面“典型”,加強反向約束。節目播出后,在全縣各級各部門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莒縣作風辦及時跟進,督促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全力抓好整改落實。10月19日,《問政回聲》欄目對整改情況進行了專題報道。
該縣堅持獎優罰劣,對活動開展不力、作風不實、效率低下的單位,約談其主要負責人;對存在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的干部,按照《日照市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問責處理辦法(試行)》規定,嚴肅問責處理。將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納入作風建設排名之中,將干部作風表現與年度綜合考核相結合,重獎嚴懲、獎罰分明,以考核壓實部門單位黨組織主體責任。
“轉作風、提效能,絕不能搞形式、走過場,轉變作風才能抓好‘作風’,不拘形式才能破除‘形式’。下步工作中,縣紀委監委要抓好成果運用,進一步加強責任壓力傳導,形成長效機制,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作風保障。”莒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王希表示。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管玉杰 通訊員 王曉潔 楊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