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 40年40人
我要投稿

何乃磊:水墨丹青里的沂蒙精神

發布時間:2018-12-12 09:58:33

  呈現在我面前的,是大尺幅的“沂蒙系列”工筆作品。畫面構圖飽滿,安靜蒼遠,和諧安詳。那金黃飽滿的玉米、粗礪熱烈的石榴、斑駁殘破的石墻、蒼老寂寞的石磨、誠懇隱忍的白羊、沉靜安然的老木門、木門上斑駁褪色的對聯,溫暖慈祥的陽光籠罩著這一切。如此熟悉的鄉村事物,如此熟悉的生活場景,讓人感動,讓人思鄉。畫的作者是何乃磊。

  一

  何乃磊,1952年生于一個偏遠小山村莒縣小店鎮前葛杭村,自幼就顯示出了繪畫天賦。

  那時候,山村崎嶇的小路上,河邊輕柔的沙灘里,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身材瘦小的“放羊娃”,趴在地上用小石子或小枝條貪婪地寫寫畫畫。那個瘦小的“放羊娃”,就是少年何乃磊。

  何乃磊8歲多就走上了自學美術之路,從別人那里借來連環畫和《芥子園畫譜》,整日埋頭臨摹,不下百遍,繪畫技巧無師自通。10歲多的時候,何乃磊已經夾著一支毛筆、揣著硯臺墨盒,走街串巷為鄉親們畫畫了。第二年春天,他竟然通過自己畫畫得來的錢把家里的草房子修繕一新。對一個10歲大的孩子而言,無疑這是一件大事。這給了何乃磊莫大的鼓舞。

  由于家庭貧寒,買不起畫材。何乃磊獨出心裁,將村子里的紅土、槐樹葉、鍋底灰分別加工成簡單的“顏料”。買不起紙,他就用樹枝在泥土上畫,在沙灘上畫,在煙火熏黑的墻壁上畫。他也曾進山挖草藥賣錢換取筆墨紙硯。那么艱苦的條件,何乃磊依然樂此不疲。

  有一年初夏,何乃磊放學后到地里送糞,恰巧碰上一場大雨,為了保護隨身攜帶的速寫本,他急忙脫下上衣把本子包起塞進破草帽里,光著膀子拼命地往家奔,結果被淋了個落湯雞不說,還患了一場感冒。

  為求名師指教,15歲那年,他步行160里,去臨沂拜著名畫家皮之先先生為師。一路上,他走一陣,跑一陣,餓了啃幾口干糧,渴了喝兩口路邊水溝里的水。當他找到皮老師的家已是晚上十一點鐘了。他坐在凳子上,腳上磨起的水泡一個個象手指肚那樣大,渾身酸疼得散了架似的。皮老師被他不畏艱難、癡心求學的意志深深感動了,心疼而不無深情地說:“努力吧,日后你定會有所成的。”

  少小時的艱苦努力,使這個山里娃很快在美術界嶄露頭角。18歲便成為臨沂地區美術創作組中最年輕的創作骨干。

  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春天來了》被文化部選送日本展出,畫作以獨特細膩的技法,描繪了改革開放后沂蒙山區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像。此畫走出國門,何乃磊聲名鵲起。

  二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未賦與悟性之外,成功要看勤奮。隨著對藝術的探求和對藝術史的認知,何乃磊下定決心要系統地學習中國畫,要走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的“大師之路”,上“自然”大學。在得到了單應桂、皮之先、許麟廬等書畫名家指教,在師法前人的基礎上,他尤重師法自然,足跡踏遍沂蒙的山山水水,寫生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他時刻關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的生活,無論到什么地方,無論走親訪友還是開會旅行,他總是隨身帶著速寫本和鉛筆,隨時隨地將觸動他的風物人情畫在自己的速寫本上,回家之后再整理成資料備用。長期的寫生,讓他積累了大量農村題材的素描,拓寬了眼界,提高了修養。

  古今成大事者,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何乃磊將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尤愛鐵骨丹心的梅花,迎風傲雪、鍥而不舍。他說,畫家須有“拼命三郎”的精神,要敢于下苦功。

  “要知道,真正畫出沂蒙魂并非易事,如果沒有讓你的心靈真正貼近沂蒙,傾聽沂蒙的心跳,你就不可能真正畫出傳達出那慈愛悠悠的沂蒙魂。”這是何乃磊的心聲。

  無論臨摹多少名家的作品,何乃磊最投入最激動的時候,就是為自己的沂蒙家鄉寫照。四十年前,還是在鄉鎮文化站的時候,他就沒黑沒白地在狹小簡陋的小會議室里畫畫,畫到雞叫三遍是常有的事,很多時候他都因畫畫投入而忘記了吃飯。對此,畫家孔維克嘗言:“人說孔維克是拼命三郎,我說何乃磊比我還拼命!”

  無大苦大難,無破釜沉舟的志向,畫就難以畫出厚重,難以畫出生命的執著、熱烈、奔放和昂揚。數十年苦心孤詣,何乃磊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成功表現出沂蒙山水的風土人情真精神、真氣象。

  工筆和寫意是中國畫的雙翼,畫好任何一種都絕非易事。何乃磊工寫雙修。他的工筆畫細膩空靈中見蒼茫深遠,筆墨清新,格調典雅,意味悠長。他的潑墨大寫意,恣肆快意,生機勃發。他用自己的畫筆,飽含著激情描繪沂蒙山水,展現甜美的農家生活,同時表達了對艱苦歲月的緬懷和紀念。真正畫出了沂蒙風物的生命,畫出了寬廣、博大、慈悲的沂蒙魂。

  對于有志者,艱難坎坷是人生的財富。何乃磊關注自己的內心甚于關注筆墨。他說他看到的永遠是藍藍的天、明媚的陽光、蓬勃的春天、茂盛的大樹、潔白的小羊。

  三

  蒙山高,沂水長。一曲沂蒙山小調,唱遍祖國大江南北。何乃磊生于沂蒙,長于沂蒙,與沂蒙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或者說,它本身就是著蒙山沂水的一部分,所以他能感知到沂蒙的心音。

  2010年4月3日,何乃磊“沂蒙風情”國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這中國最高藝術殿堂隆重開幕。畫展持續10天時間,百余幅國畫精品一把抓住了觀者的心,在他畫前流連忘返。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軍觀看了他的畫后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即便是在是嚴酷艱難的革命戰爭年代,也沒有讓這些鐵骨錚錚的英雄落淚、喊疼,但如今,目睹何乃磊的畫,那畫上的一切都讓他回憶起那嚴酷歲月中的溫暖,那硝煙中的人情,那噴香的小米粥,那沂蒙紅嫂帶著體溫的乳汁。那是多么令人動情的歲月!何乃磊的畫感動了每一位參觀者。

  同年,何乃磊創立了沂蒙畫派。沂蒙畫派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土壤,有著獨特的地域特征、深厚的群眾基礎、鮮明的藝術追求,經過多年沉淀醞釀自然而然形成的畫派,它憑借寫實的筆調、樸素細膩的藝術語言、敦厚質樸寧靜的生活意境、濃郁厚重的鄉土文化氣息以及崇高的價值追求內涵等一系列藝術風格和美學特征,一開始就在全國站穩了腳跟。作為沂蒙畫派的創立者、引領者、組織者,何乃磊和他的同道們一起,將沂蒙畫派作為一件深情的禮物,奉獻給當代美術,畫派從一誕生,就引起了全國美術界的高度關注。

  2014年10月26日,沂蒙畫派晉京展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行。展覽當日,數以千計的全國眾多名家親臨展覽現場觀展,對沂蒙畫派給予了高度評價。此次展覽為十月的北京吹進了一股強勁的沂蒙風。

  2015年10月,全國知名畫派邀請展在重慶舉行,此時沂蒙畫派已躋身“當代中國十大畫派”。全國畫派聯誼會主席、著名畫家劉文西觀看了展覽作品,與何乃磊推心置腹地交流和探討藝術,對沂蒙畫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沂蒙老區是革命的搖籃,那紅嫂的事跡至今感染著人們。沂蒙人民的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推出了新中國。沂蒙決非單純地域意義上的蒙山沂水,而是一種精神,沂蒙精神就是灑向人間都是愛的奉獻精神,是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奉獻所及,何處不是沂蒙?沂蒙精神在今天依然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2018年4月22日,“日出先照·沂蒙精神———沂蒙畫派作品展”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開展。展出的100多幅作品,便是其繪畫實力的一次展現。當地畫家、觀眾和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師生紛至沓來。中國當代畫派聯誼會主席劉文西先生致電祝賀:“希望沂蒙畫派的畫家們,繼承中國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報社會、回報人民。”這次展出是延安精神和沂蒙精神的一次有機交融,傳遞著來自于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美學信念,進而表達出新時代的美學精神。

  2018年10月21日,“日出先照·沂蒙精神———沂蒙畫派作品展”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開幕。這次展覽引起了更加熱烈的反響,不僅是沂蒙畫派傳承中國民族精神的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沂蒙精神和井岡山精神的交流升華。通過展覽,搭建起一座日照對外文化交流的新橋梁,打開一扇讓中國、讓世界了解日照的新窗口,共同見證一個蓬勃發展、多姿多彩的日照。

  沂蒙精神,沂蒙畫派,沂蒙美學。安詳和諧的沂蒙山水,抓住了沂蒙之子何乃磊的生命感受,用他的畫筆傳達出有情有義的山水風物。那濃濃的鄉情、深深地敬意、切切的熱愛,一一充斥在畫中。“沂蒙系列”作品,是在非常淡泊寧靜的心情下畫出來的,沉靜的氣氛與眾不同。儼然畫出來的沂蒙小調。每看一次,都多一分感動:石墻、碾子、草垛、玉米、石榴、南瓜、手推車、牛、羊等題材都是沂蒙山的慣常事物,經他描摹,更加深化了沂蒙山的那份恬靜、那份深情。畫出鄉土的“土”很容易,畫出鄉土的“雅”卻很難。沂蒙畫派給美術界帶來了清新質樸的鄉土風,讓我們看見了中國畫新的“可能”。書法家、評論家李一說:“在當前這么多畫家的情況下,畫派這么多,他在沂蒙能殺出一條血路,找到自己的表現,真是個聰明人。可貴的是,他的作品畫得是常見的鄉土題材,但處理不俗,格調是雅的。很俗的題材和雅的追求,這兩者做到了很好的統一。”

  四十年如一日鐘情于繪事,何乃磊的藝術日益成熟,他已經成為沂蒙區域內的美術界領袖,許多青年美術工作者負笈求教于他。對每一個上門求教的學生,何乃磊都傾囊相授。他還經常帶著學生們深入沂蒙山寫生。現在,作為何乃磊的親傳弟子,很多人已經成為全國青年畫家的翹楚,成長為沂蒙畫派的中堅力量。 

  四

  何乃磊少時家貧,最艱難的時候,曾經討過飯。當地有句老話叫“要飯的不打發要飯的”,但即便是在此窘況中,何乃磊的母親還是樂善好施,總是竭盡所能地幫助乞討者。家庭的善行對何乃磊的價值觀形成了巨大影響。他的善良天性出于家傳。面對大地,心懷悲憫之心,少年時代的何乃磊就立志要用自己的畫筆為蒙山沂水而歌唱。他說:“畫家應有感恩之心”。一個畫家若無感恩之心、愛人之心、奉獻之心,那他的畫就不能真正從心坎上打動人。人無情,畫必定生硬,流于皮相,無血無肉,何談生命力?

  多年來,何乃磊始終堅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將自己的藝術服務于人民,把“奉獻愛心,回報社會”作為自己的人生方式,熱心公益事業,注重書畫藝術普及。他多次慷慨解囊,捐款捐畫,扶危濟困,回報社會。先后多次捐贈希望工程及失親困難兒童,帶著彩電和畫作看望沂蒙紅嫂,捐助資金數十萬元,義務捐獻國畫作品近百幅。他以一顆赤誠火熱的心撲在文化事業的傳播和普及上。足跡踏遍了莒縣的每一個鄉鎮,輔導書畫展,為農民朋友作字畫。為培養農民書畫骨干,他多次下鄉鎮輔導講課,培訓書畫藝術人才近千人。何乃磊經常深入山區鄉鎮調查摸底,聯絡民間書畫愛好者3100余人,組織成立農畫協會30余個,發展會員3000余人,先后舉辦160余期學習班,培訓書畫人才7600余人次,培養人才2000余人。為農民做畫3600余幅,組織書畫賑災和希望工作捐畫2700余幅,還向沂蒙新紅嫂捐贈彩電和書畫作品。早在1998年,何乃磊就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評為全省文化下鄉先進個人。

  何乃磊在文化下鄉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收獲了很多。一方面,帶出了一批熱衷在廣闊的農村天地傳播文化藝術的隊伍,使事業后繼有人。另一方面,他也從下鄉的一線生活中吸取了豐富的藝術營養,創作出一大批藝術風格獨特、藝術水準較高的作品。

  甘于奉獻,正是沂蒙精神的結晶。何乃磊最是見不得人間疾苦。在何乃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創作中,這種精神成為了“沂蒙畫派“的性格,浸潤到每一幅作品中去。國學大師、書畫家啟功先生看到何乃磊的作品,動情地說:此畫叫人想家,何乃磊的沂蒙風情系列畫,像一曲動聽的沂蒙小調,叫人回味無窮。國畫大家許麟廬先生稱其國畫作品:“獨樹一幟,自成一家”。有此褒譽,何乃磊更覺使命重大。

  每次到紅嫂家里去,何乃磊總不忘帶上一幅最新的作品,請紅嫂品評。在何乃磊的內心深處,紅嫂是沂蒙精神的象征,紅嫂是最有資格品評自己作品的人。(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沈鳳國)

編輯:李正秀
審核:
統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 日本免费成人网|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高清ww|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成人18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