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香河公園內納涼的老人,經常會談起“老范”。
老范是誰?他今年70多歲,性格耿直,說話一板一眼。每天下午3點至5點,會準時出現在公園:下棋和遛彎兒。
住在附近的老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老范”。
香河公園景色怡人,但唯獨周邊沒有“方便”的地方,成了老人們經常念叨的事。
有一天,老范告訴他們,他要為大家“謀事兒”。理由很簡單:離家最近的公廁在薈陽路上,過去得20分鐘。年輕人還好說,老年人該咋辦?他認為,一座文明城市,首先應該把公廁建好,“尤其是一座旅游城市”。
為此,老范決定反映這個問題。有關部門受理后,開始推進這項工作。
但是,公廁的選址、落地、建設問題,從全國范圍來看都是一道難題。許多城市甚至年初下達建設任務,年底卻交了“白卷”。
“聽說了嗎?咱們小區附近要建公廁?”“那怎么行,多味兒!”每每有公廁開工,周邊群眾的反對聲都會蓋過“老范們”的聲音。
老范脾氣直:人人都需要公廁,他們咋就想不通?
群眾有意見,工作沒法推進。可問題,還得解決。不久,市城市管理局就在公園附近建起了一座移動公廁。公廁雖小,可該有的功能一樣都不少。
這下,老人們有廁所上了。可老范仍不滿意。
原來,一到晚上,公園游玩的人就多了起來。小小的公廁自然不堪重負,有些人索性還是往樹林里鉆。
同樣感到窩火的,還有老韓。說起這事,他也是直搖頭,“在公園里散步,經過小樹林都得用手緊捂著鼻子,小心翼翼地走”。
“別看公廁不起眼,它關系城市的形象。”老范坦言,之所以自己鼓起勇氣打電話反映問題,是因為“如廁難”不光難倒了自己,對他人來說也是急事、難事。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老范的訴求,政府一直惦記著。
時間來到今年年初。為補齊這塊民生短板,市委、市政府把公廁建設納入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在前期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市城市管理局敲定了年內新建、改建、移交100處公廁的目標。
老范所期盼的事,也有了回音:香河公園公廁建設,被順理成章納入今年的計劃。 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公廁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加裝空調、除臭設施,設置第三衛生間,搭配明亮的鏡子,潔凈的瓷磚……之前的公園附屬設施不僅改造出一座公廁,廁內里里外外還換了新顏。
最讓老人們感到舒心的,是公廁內8個蹲位全部安裝了扶手,老人如廁變得更方便。
這些變化,老范都看在眼里。公廁建好了,老范沒怎么說過感謝的話,就是聽說建成那天,他圍著公廁轉了好幾圈,比誰都開心。
“老范為大家謀成事兒了!”消息炸開了鍋。公園附近的群眾都覺得,今后不用再為“方便”發愁了。
“公廁選址一直比較困難,有人覺得需要,有人覺得不需要,市民有不同意見也可以理解。”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回應市民質疑最好的辦法,就是既建設好又管理好。
破解“如廁難”,日照蹚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一方面,編制中心城區公廁建設布點規劃,根據確定的建設內容和布局要求推動公廁建設,既增加繁華路段人流密集區域的公廁數量,又補齊偏遠路段公廁短板。同時,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增加公廁服務設施和服務功能,讓公廁更具人性化、智慧化。
另一方面,盤活存量公廁資源,推進住宅小區配建公廁移交和臨街單位內部廁所免費向社會開放,由環衛專業公司養管,24小時對外開放,實現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
前不久,日照提前完成100座新建、改建、移交公廁任務。這些公廁,全部按照國家二類標準建設。
據統計,目前中心城區公廁總數達330座,全部24小時對外開放。
公廁建得好、有品質,自然引來不少市民游客點贊。經常來日照的河南游客趙啟明說,公廁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走進日照的公廁,仿佛有種身在星級酒店的錯覺”。
也許趙啟明并不知道,令他點贊的公廁,是城市中許許多多個“老范”牽掛的“小事”,也是日照克服重重困難,一直下大力氣解決的民生大事。
在一座有氣度的城市中,市民的聲音再小也能聽見。(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盧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