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累更多的生態財富,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
生態財富,就是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將生態財富作為社會財富的組成部分而提出,既表明在物質財富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對良好自然生態的剛性需求,也同時表明人們對于生態環境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我們看到,人類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進程中,森林、水等自然資源被不斷攫取,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進而成為物質財富的制約因素。生態困境成為發展的困境。
我們也發現,很多物質財富的積累,一些經濟發展的成績,都與自然資源緊密相關,甚至直接是自然資源也就是生態財富換取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有林區森林資源曾支撐了我國工業化初級階段的發展。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這些國有林區又因森林的減少出現經濟困難和生態環境問題。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國有林區和一些地區經濟生態逐步恢復,生態財富逐步積累,這個歷史非常清晰地說明了生態財富與物質財富之間的相互關系。
近年來,國家加大林業和生態建設的投入,森林資源不斷增長,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森林對空氣、水等生態問題產生積極影響,一些地方出現了山綠、水碧、天藍的景象。生態財富的價值日益凸顯。更進一步,在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和集體林區改革中,林業部門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森林的景觀、資源價值變成真金白銀的經濟增長,演繹了生態財富的故事,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事實給我們更有信心的預見。加快林業發展,建設和保護綠水青山,不僅給我們帶來不斷增長的生態財富,也將滿足我們未來生活富裕后的更高需求。
(山東省林業廳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