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環青峰嶺水庫生態綠化建設現場看到,水庫岸邊栽上了新樹苗,原本光禿禿的地上增添了生機,把青峰嶺水庫周圍點綴得綠意盎然。
生態文明最直觀、最首要的標志是要“綠”起來。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注重林業發展,努力讓日照的山更綠、林更密。那么,我們該如何促進林業的發展?
加快林業發展,必須注重植樹造林的質量。發展林業,植“數”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數量,而忽視了成活率,就像“只開花不結果”的果樹一樣,既浪費了肥料,又浪費了心血,因此,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養樹護樹上,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綠一片。
例如,我市積極探索多元化模式管理林業,對生態公益林整合現有林業管護政策,成立護林防火養護隊,進行專業化管護;對國有企業、工商大戶造林,按照“誰栽植、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自營化管護。這些舉措,提高了植樹造林的質量,有效地防止光植“數”現象的發生。
加快林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是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難以滿足林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創新思路。日照在加大市、區縣財政投入的同時,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向林水會戰,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多元投入”的投融資機制,為我市林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加快林業發展,必須在保護好林業資源的同時,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保護是為了利用,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有效地利用林業資源,不僅可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還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實現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關鍵在于探索資源開發利用新途徑,實現以利用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實現持續利用、永續發展。我市把特色經濟林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莒北、蓮西、港西、嵐西北等貧困區域,大力發展特色林業小鎮、沿路經濟林帶和特色經濟林片區。這不僅對林業自身發展有利,還對精準扶貧工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日照,帶動全市發展環境大轉變、生態環境大改觀,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日照樣板。
(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