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秦釗 通訊員 宋佰榮
他工作的轄區內有7個危化品裝卸泊位,每年裝卸、儲存、周轉的危化品50余種,還有19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其中包括危險化學品儲存單位13家,儲罐179個,這些危化品儲罐里大部分為甲、乙類火災高危險物質。
他的工作就是天天為這些易燃、易爆、劇毒和強腐蝕的危化品儲罐“體檢”,天天給追求最大經濟利潤的民營化工企業敲消防安全警鐘。
20多年的工作,他用過硬的消防本領和豐富的經驗實現了轄區內沒一項重大火災隱患,沒發生一起火災事故,沒一起消防行政案件復議。
他就是宋軍勝,人稱“大老宋”,日照港公安局嵐山港區分局消防科的一名普通消防民警。
每次檢查第一個爬上罐頂
1970年出生的宋軍勝,個頭高挑,在以“80后”為工作主力的消防隊伍中,因為年紀原因,同事們都叫他“大老宋”。
作為一名基層消防民警,“大老宋”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消防工作要么不干,要么就認認真真、盡職盡責”。所以雖然任職公安消防執法監督崗位已經20多個年頭了,但“大老宋”做起事來還是一點都不含糊。
消防檢查中,“大老宋”的身影總是沖在最前面。炎炎烈日下,爬上二十幾米高的原油罐頂,一個罐、兩個罐、三個罐,他一樣精神抖擻地和小伙子們記錄數據;瑟瑟寒風中,蜿蜒曲折的管道下,他也照樣帶領著年輕民警細致檢查,記錄基礎信息,掌握情況。
有年輕民警開玩笑說:“老宋師傅,這些小檢查您就不用出馬了,放心交給我們吧!”他卻反駁說:“我年輕著呢,你們這些‘小屁孩’還鮮嫩著呢。”
危化品庫區防火、滅火設備設施檢查,是“大老宋”日常檢查中的一項,這其中包括儲罐頂端的感溫電纜線路檢查。感溫電纜,又名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一般情況下,感溫電纜內部是兩根彈性鋼絲,每根鋼絲外面都包有一層感溫且絕緣的材料,正常監視狀態下,兩根鋼絲都處于絕緣狀態。當周邊環境溫度上升到預定溫度時,溫度敏感材料破裂,兩根鋼絲產生短路,隨后會產生報警。
一次,在對某公司成品油庫區例行消防檢查時,“大老宋”發現該庫區油罐頂端設置的感溫電纜長期未檢測維保,且存在老化現象,他立刻與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溝通,隨后該責任人認識到了消防管理的漏洞,組織對隱患進行了及時整改,將火災險情消滅于萌芽狀態。
人送稱號“點子王”
別看“大老宋”檢查中有板有眼,像個頑固不化的書呆子,其實他還是一個愛創造、愛動腦子、點子多的“能人”。
有一次“大老宋”和同事小張在生活區巡邏,忽然聞到空氣中飄來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職業的敏感讓他們立馬警覺起來。
剛工作不久的小張立馬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原地直打轉悠,愣是搞不明白這是哪里飄來的?會不會是危化品泄漏?想到這,周圍的空氣瞬間凝固。偌大的小區,上千住戶,一一查找如大海撈針,怎么辦?
這時只見“大老宋”走下車,從地上捧起一把土,使勁向空中一拋。就通過這一拋,判斷出風向,根據風向,逆風而上,幾經周折,他們在一小區墻外找到了一家收集廢油的廢油站。散落在院內的幾個大桶正散發著陣陣剛剛在小區內聞到的氣味,氣味源找到了,確認無消防安全隱患后,大家才長舒一口氣。
每提起此事,同事們的佩服之情總是溢于言表,但“大老宋”卻不以為然:“沒什么的,我是老師傅,這是我分內的事兒。”
還有一次,他的點子為轄區單位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罐區企業每周都需要對消防泡沫泵進行一次測試檢查,由于泡沫的成本高,每打一次花費都要幾百元,一個月下來光消防泡沫消耗就得千余元,而且打過泡沫后的管道清洗也十分麻煩,泵體本身又不能空轉,這一大難題可把企業領導給愁壞了。
此時,“大老宋”的點子又派上了用場,他建議將輸入管加上一個水箱,用水代替泡沫,這樣既檢測了泵體運行情況,也省下了泡沫的高昂成本和清洗的費用,轄區企業領導還為此事專門登門道謝。
虛心學習堅持宣講
雖然對消防工作已輕車熟路,但面對快速發展的消防新形勢,“大老宋”還是感覺到了提高自身消防業務的重要性。因此,學習就成了他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下班后,“大老宋”時時學習消防基礎知識和執法業務,虛心向支隊民警請教。他不僅自己學,還帶領消防科所有民警一起學。閑暇時,他也注意琢磨和調研,將理論知識和自己片區內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著手解決。
“大老宋”具體分管嵐山港區化工罐區8家單位的消防安全監管工作,這其中包括儲量35.85萬立方米的79座危化品儲罐,這些危化品普遍具有易燃、易爆、劇毒和強腐蝕等特性。8家單位中,一家是國有企業,其他7家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生產運營中追求的是利潤,所以安全管理漏洞防不勝防。
于是,“大老宋”帶著徒弟們開啟了到這些民營企業宣講安全知識的工作,一遍不重視,再來一遍,兩遍不行就接著。就這樣,百折不撓,“喋喋不休”。
一年365天,罐區的工人們換了一批又一批,罐也建了一個又一個,“大老宋”和同事們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奔赴在消防第一線,將消防公益宣傳的觸角伸向轄區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
“大老宋”的故事還有很多,20多年來每一個平平凡凡的日子里,他讓我們明白,成長和成績是緊密相連的,是日復一日的默默無聞,是年復一年的奔波忙碌,是宣傳路上的集思廣益,是巡邏路上的細致查看,是報警電話響起時的急促腳步,是執法監督中嚴肅的面容,是作為一名“消防衛士”應有的赤誠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