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秦釗/文 張磊/攝
從手握方向盤的第一天起,他就給自己立下座右銘:乘客就是親人,安全就是生命。
13年來,他行車20余萬公里,從沒出現過一次違章。憑借著扎實過硬的駕駛技術,溫馨周到的乘坐服務,他成為了 “ 四星 級 駕駛員”——— 這是日照公交公司開展駕駛員星級管理以來評選出的最高級別。
“作為一名城市公交車駕駛員,就必須用心去做,為廣大乘客朋友創造服務好、質量好、環境好的乘坐環境,只要乘客真正滿意了,做什么都是值得的。”他說。35 歲,榮升“四星級駕駛員”
9月15日早上5點,在給妻子掖好被角后,李建華就出門了。
這么多年來,只要是上早班,李建華都會4點半準時醒來。十分鐘洗漱,十分鐘吃飯,十分鐘穿戴和準備上班用品。
5點20分,李建華到達萬平口公交公司大院內。雖然距離早班車發車時間6點還有半個多小時,但這段時間李建華卻閑不住。他要先把他那臺“大寶馬”擦拭一新,然后再仔細檢查每一個部件。
“要不是在公交公司,我可能一輩子都開不上這么高級的車呢。”李建華邊檢查邊說。
李建華的“大寶馬”是一部價值147萬元的純電動節能公交大巴,有40個乘客座位,是目前我市載客量最大的公交車。
3年前,這批純電動節能公交大巴首次上線運營時,李建華剛剛成為了公交公司首批“四星級駕駛員”,因為駕駛技術過硬,他就被調去了“大寶馬”班組。
“能開上這么好的車,要是擱在從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2002年,李建華成為日照公交公司的一名駕駛員。13年來,他親身經歷了我市公交系統的升級改造,他知道現在的工作環境來之不易,所以知足和感恩常常縈繞在他心頭。
李建華今年38歲,老家嵐山區高興鎮,他說自己是從莊戶地里走出來的,所以心底那份“鄉土情”融入血液。
平日駕車時,經常會遇到許多從鄉下趕來的鄉親們不了解公交路線,李建華便會細心地詢問鄉親們的目的地,然后再根據鄉親們的目的地設計出一條最佳路線,提醒鄉親們應該在哪站下車,下車之后該往哪里走。而若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李建華還會起身攙扶乘客,保證他們安全下車。
小車廂,大社會。在李建華看來,公交車不僅是運送乘客的交通工具,更是透視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通過它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道德修養。
20 多萬公里行車,沒出過一次違章
一名合格的駕駛員首要的工作就是安全、準時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每天出車前,提前半小時趕到車隊已經成為了李建華的習慣。他會先把愛車擦拭一新,再仔細認真地檢查每一個部件,制動、方向、剎車、燈光、輪胎氣壓等等,不放過任何事故隱患。運行中,他集中精力,注意觀察,不壓不搶,均衡行車,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安全準點,嚴守交通法規。收車后,他不顧疲勞,打掃衛生,整理物品,每天都把車廂打掃得干干凈凈,從車身到座椅,從車窗到地板,就連輪轂也是整潔如新,確保了車輛的正常運行。
開車10年來,他安全行車20多萬公里,沒有出現過一次違章現象。
20多萬公里安全無事故對一個公交駕駛員來說,意味著什么?每天百次進出站,2000多次接合離合器、換擋,每站之間有20多個操作動作,一天下來共6000余次技術要領和動作,次次都要完成得規范準確、一絲不茍!對于一位公交司機,這份成績單尤為可貴。
憑著這,李建華真正成為了一位業務強、服務好、素質高的公交駕駛員。5 年來“企業講師”成為支教能手
早在2008年,日照公交公司在全市就率先組建了第一支“企業文化講師團”,李建華作為一位一線駕駛員榮幸地當選企業講師。“作為一名公交駕駛員,樹立全心全意為廣大乘客朋友服務的意識,我始終堅持向全體同事宣講主人翁精神。”李建華說。
說起李建華的“講師”口才,公交公司內部員工可謂無人不知。“旅游季節外地游客特別多,他學方言、學普通話、學英語,無論南蠻還是老外,他都應對自如。”一位同事向他豎著大拇指說。
關注關愛都是力量,相互依偎就會有暖意。自2010年6月份起,李建華就與同公司職工講師團成員參加了日照“紅粉筆計劃”鄉村教育活動,到我市東港區以及莒縣的部分鄉村小學進行義務支教。“對于社會公益,我覺得能多做一點是一點,每個人都出一份力,小愛匯成大愛,社會才會更加溫暖。”李建華真誠地說。
作為全市唯一一家市內公交公司,承接每年市“兩會”以及中高考等重大活動的接送工作必不可少,而李建華每次都順利保障了車輛運營并出色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多次特殊接送任務,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因為成績突出,李建華被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如今在公交公司,李建華已然成為了同事們學習的標兵和榜樣。
無私的奉獻和對乘客深沉的愛意在李建華的人生路上鋪就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李建華并沒有滿足,他說,干服務行業,就得把別人想到前邊,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這樣才能對得起百姓的希望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