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牟艷霞 通訊員 劉祥迎 吳奇華)6月1日上午8:20,奎山街道宋家窯村村委辦公室內,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常波及其他村兩委成員、報賬員陸續在考勤機前“刷臉”。“考勤一個月了,每天4次簽到,我們農村干部現在也像機關人員一樣按時上下班了。”郭常波笑著說。
以村干部脫產辦公為標志,5月份起,以選任公開化、報酬工薪化、管理規范化、獎懲具體化等為主要內容,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奎山街道43個村(社區)的村干部職業化管理正式試行,街道各村(社區)現任兩委成員及不在兩委的報賬員、計生主任全部列入職業化管理試行范圍。
近年來,奎山街道承擔的重點工程、落地項目及各項惠民措施日益增多,需要村干部為群眾及時提供的服務內容越來越多。“我們就是想通過職業化管理,讓村干部靠上時間和精力,為群眾服務好。”談起村干部職業化管理的初衷,街道黨委組織委員王寶榮如是說。
提高村干部素質,才能更好地滿足崗位要求。每年,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都參加區里的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街道則組織3天以上的村兩委成員以及報賬員、計生主任專題培訓,深入講解基層組織建設、涉農法律、新時期農村工作方法等。今年,在有重點項目的村,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可列席街道黨委聯席會議,參與項目討論。
村干部經濟待遇實行結構補助制,日常工作、重點工作的考核直接與待遇掛鉤,特別是對招商引資與村級經濟發展、舊村改造及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列入重點工作考核范圍。管區包片領導和黨總支書記組織每半年評議各村工作,考核中不合格達30%以上的村兩委班子,相關部門將對其進行集體談話,問題嚴重的將予以調整。
借助職業化管理,規范農村事務管理是此次改革的另一個目的。街道要求,各村的黨務公開、農村低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村級工作,均需嚴格按區統一制定的相關流程操作。村干部手機24小時開機,各村還將包片領導、包村干部及村兩委成員通訊錄發放到群眾手中,確保群眾在需要時第一時間聯系到。
“現在找村干部辦事,基本上能及時找到,辦得又快又好。”宋家窯村村民楊保田說。該街道村干部職業化管理試行一個月以來,受到了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