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牟艷霞
3月7日,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12.1億元的12個項目集中開工了!
涵蓋海洋裝備制造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這12個“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項目,打響了日照開發區2016年開建項目的第一役。
在古工船舶項目現場,海洋裝備產業園管委主任張琰倍受鼓舞:“在海工產業形勢不容樂觀的當下,能招引來2個海洋裝備項目落地,這讓我們對開發區海工產業未來的發展也更有信心。”自去年總投資26億元的豪邁海工產業園一期項目落地后,開發區乃至全市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實現零的突破。
面對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開發區也從明確發展定位、方向,打造載體,完善軟硬件條件設施等方面入手,逐步進行產業的建鏈、強鏈、補鏈。專門規劃建設的海工產業園,每年不少于3000萬元的海工產業發展基金,開通蘇州路立交橋打通后方和前方入海口區域的連接等,海洋裝備制造業在開發區茁壯成長。
聚力招引是一個方面,日照開發區還始終把企業和項目裝在心里,服務落地項目、企業。不遠處,海洋裝備產業園辦公室副主任李興濤、宋會春正向古工船舶服務有限公司介紹進場施工的注意事項等。“從項目的立項、環評、安評等各種手續的辦理開始,我們就主動替項目方做,幫助溝通區、市相關部門,爭取項目方盡快拿到項目手續。”李興濤介紹說。在開發區,招商、項目落地、日常運營等全部都安排專人靠上,困難和問題力爭在一線解決,為項目有序發展大開“綠燈”。
項目現場,一陣笑聲飄了過來,古工船舶服務有限公司正組織向工作人員派發紅包:“在廣州這叫‘利事包’寓意開工大吉、生意興隆。”公司董事長古連文笑著說。
開發區便利的交通、發達的物流業,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海工產業園,讓這位在廣州經營船舶服務公司的企業家毅然決定來開發區建廠,“我們正著手進行圖紙設計、廠房配套設備購買等準備工作,馬上開工建廠,爭取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對于海工產業在開發區的集聚成勢,古連文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