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蔣月陽)近年來,市民政局堅持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大事來抓,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做好孤殘兒童、棄嬰救助工作方面,制定落實了孤兒供養標準。目前,我市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為每人每月720元;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為每人每月1200元,全市348名孤兒都能按月足額領到基本生活費。此外,注重因人施教,切實關注殘疾兒童學習教育。對社會福利院有條件接受教育的孤殘兒童進行就近入學,符合條件的孤殘兒童送到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教育,并在院內指定生活老師進行康復訓練。
在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方面,嚴格孤兒基本生活費管理,將符合保障條件的孤兒及時納入保障范圍;積極推行社會化資金發放;加強督導,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不出問題。全面做好殘疾孤兒手術康復工作,積極協助實施“明天計劃”、低保家庭先心病兒童等手術康復項目。2016年,共實施“明天計劃”10例,完成先心病兒童手術19例。
在強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方面,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安排和系統性的頂層制度設計,明確通過發揮心理輔導專業機構作用、志愿者“一對一”結對幫扶等活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關愛、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總召集人,36個部門、單位負責同志任成員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民政局等8部門、單位聯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共簽訂《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3199份,提前完成落實監護責任任務。
在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方面,建立并實行24小時救助制度,開通救助熱線。重點加強寒冷天氣和夜間巡查救助工作力度,第一時間引導、護送流浪未成年人到救助管理機構進行救助。全力開展尋親服務,將全部滯留人員信息錄入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并推送至全國救助尋親網,同時報請公安機關采集DNA血樣,實現兩個“全覆蓋”。積極引導心理咨詢、康復治療、教育培訓等機構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心理疏導、教育矯治等專業救助服務。
同時,以救助機構“開放日”活動為契機,積極宣傳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法規,營造全社會關愛流浪未成年人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