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的提案。
劉東生說,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可以發展鄉村林業特色產業,壯大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建議將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在全國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成一批特色鮮明、原真自然、環境優美、富裕和諧的綠色生態鄉村。
劉東生說,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鄉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鄉村綠化美化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民收入也不斷提高。但還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東南地區鄉村綠化程度高,但可造林地有限;西北地區大部分鄉村綠化水平較低,甚至還有無樹村;經濟實力較強地區的鄉村面臨提高森林質量問題,經濟實力較弱的地區則處于增加綠量階段。要解決鄉村綠化這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高全國鄉村綠化美化水平,非常需要通過實施全國范圍的鄉村綠化美化工程來推動。
劉東生說,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需要解決投入和投入機制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國家沒有針對鄉村綠化美化安排專項資金,現有的投入也是以政府投入為主,投入機制單一,社會力量調動不夠。在扶持新型經營主體時,與其帶動小農戶數量的多少還沒有掛上鉤,引導社會力量投入的優惠政策缺少持續性和穩定性。他建議,中央財政設立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統籌整合相關資金渠道,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保障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實施。通過發放抵押補充貸款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的力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著力構建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鄉村綠化體系。
要堅持科學綠化理念。以往的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由于缺乏規劃指導,有的鄉村搞大拆大建和過度整治,忽視了人居環境改善;有的盲目照搬城市模式,綠化采用城市園藝手法,造成后期管護成本高;有的鄉村推山削坡、填塘造地,對鄉村原生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破壞;有的配置鄉村土地資源時還不夠科學,鄉村生態用地缺乏保障。因此,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要強化科學綠化理念,堅持因地制宜。
要保障綠化美化用地。各級政府在制定鄉村振興規劃時,要加強國土與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在配置鄉村土地資源時,至少要留出不低于30%的生態用地用于鄉村綠化。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統籌安排支持鄉村綠化美化。鼓勵以宅基地騰退、盤活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方式,為發展綠化美化以及森林旅游等實施點狀供地。
劉東生建議,鄉村綠化美化要與發展林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應以林業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在推進鄉村綠化美化的同時,努力打造地域特色突出、品牌效應顯著的林業特色產業;鼓勵引導農民利用鄉村周邊空閑土地發展珍貴樹種、經濟林等林業特色產業,依托山水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民俗文化等,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推動建成一批帶動能力強的林業特色產業基地。
中國綠色時報(記者 張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