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一、三、五”總體發展新思路觀察與思考之二
日照新聞網記者 宗瑞凱 劉新英 侯慶萍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讀出其奔向未來的足跡與航程:既有勇往直前的膽識和求新求變的勇氣,更有“不忘初心”的承諾和堅守。
在日照的發展長卷中,對生態的精心呵護,就是城市前行中最為執著的堅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基于此,將日照置于國家“十三五”發展的宏大藍圖中,我們發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給這座“生態堅守”之城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責任。
于是,在一脈相承又層層遞進的綠色發展理念中,“生態立市”被擺到城市發展“五大戰略”之首,成為日照科學發展的最新定位和坐標,為這座城市的前進歷程鋪陳一以貫之的底色。一
藍天碧海金沙灘、陽光綠地大自然,無論是生態資源還是環境優勢,日照可謂天生麗質。
然而,天生麗質并不代表終生美麗,“生態”之于日照,不僅是美譽,更是一種思維習慣,對“生態”的執著追求,已經深深根植于城市發展的脈絡中。一路走來,日照依靠生態優勢搶得了許多發展先機,可隨著經濟社會進步和城市規模擴大,發展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
生態與發展,如同硬幣的兩面。在城市前行過程中,日照一直都在反思:如果經濟搞上去了,老百姓富裕了,但環境破壞了,身體垮了,又有什么意義?發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沉甸甸的生態砝碼,也是沉甸甸的生態責任。對日照而言,生態稟賦倘若不能加以保護,不僅優勢喪失殆盡,甚至連生存發展都難以為繼!到底該如何抉擇?
“生態是日照最突出的優勢,是日照的戰略資源,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作為日照的立市之本!”市委書記劉星泰多次強調生態的重要性,日照保護和改善生態的決心不容置疑。
關鍵時期,必須醞釀發展模式之變!于是,日照重新確立城市發展的“五大戰略”,而“生態立市”列“五大戰略”之首。
這是一個夯實根基、立足長遠的戰略抉擇。作為管總的、管方向的戰略,“生態立市”是“工業強市、旅游富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的基礎和龍頭,可以促進其他戰略的合理有序開展。也唯有實施和發展好“生態立市”戰略,才能為日照的跨越發展安上綠色引擎,才能更好地推動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如今,面對新一輪的“生態趕考”,走生態之路,謀生態遠略,集中力量打造最突出的生態競爭力,成為日照未來發展的不二選擇。二
11月27日,8只白天鵝在白鷺灣優雅游弋,引來無數游人駐足。
事實上,白天鵝漂洋過海到日照越冬,已經不是新聞。可是,選擇日照作為越冬驛站,卻是白天鵝用翅膀為日照的生態環境“點贊”。
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
“保護好日照的生態環境,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也是打造宜居城市、旅游城市,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這是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
保護生態環境,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它更是一場持久戰。只有綜合治理、久久為功,才能彰顯一個城市的“生態定力”。
于是,圍繞建設“山青水秀美麗日照”的總目標,日照持續抓好“八大綠化工程”、“六大興水工程”和環境污染集中治理,加快破解水資源瓶頸制約,讓環境一天天好起來、美起來,把“生態日照”打造成一塊金字招牌:
———開展林水大會戰,從2016年到2018年連續開展3年。一年來,全市共投入林水會戰資金37.6億元,完成造林16.3萬畝,建設各類水利工程1632項;
———出臺《日照市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及分工方案》和《日照市大氣污染防治二期行動計劃(2016-2017年)》,對大氣污染實行源頭治理,聯防聯控;
———開展污染治理集中攻堅行動,改善崮河流域水質,迅速推進日照港和日鋼片區綜合整治工作,積極推進化工園區村居搬遷工作;下發《市區及周邊建材行業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對建材企業進行集中整治;
———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不斷加大流域治污力度,對列入方案中的2016年的具體任務,強化督查考核;
———持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快推行網格化監督管理工作,確定網格化管理“三級網格”,做到“區域清、職責清、底數清和監管到位、服務到位、互通到位”;
……
細細梳理,不難發現,無論是從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制定,還是對推進計劃中量化考核指標進行分析,我們都“嗅”到了日照“生態立市”的基礎———“提升資源環境承載力”。
也正因一攬子大手筆生態政策的推動,日照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日益提高,以人為本的生態優勢,為日照加快發展凝聚了更多的人心。三
有定力,前行的方向才不晃動;有方法,負重的腳步才知何往。
保護生態與實現發展,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也不是此消彼長的應對,而是相互促進的共贏。
11月26日,全國首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生態修復項目“月亮灣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兩年后,在運行了近30年的日照港煤炭裝運碼頭舊址上,3公里的生態岸線和45萬平方米的金沙灘將呈現在世人面前,屆時日照傲人的金沙灘可串聯成線,成為城市耀眼的“金腰帶”,有效促進日照高端旅游產業發展。
要經濟發展,更要碧海藍天,“月亮灣工程”的開工建設,只是日照遵循“生態立市”戰略尋求發展中的一幕,在保護生態這條路上,日照一直在努力:
———加快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推進山鋼日照精品鋼基地項目建設、日鋼ESP項目等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淘汰日鋼老舊產能;加快造紙業轉型升級步伐,推進高端紙制品項目建設,提升漿紙產業價值鏈;加快日照港“南散北集、南進南出”步伐。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推進LNG接收站及燃氣電廠項目,完善天然氣配套管網,推動天然氣在工業、交通、民用等領域應用,堅持清潔利用化石能源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并舉,嚴格實行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努力壓減全市煤炭消費總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 優化規劃布局。立足現有發展基礎,兼顧產業空間布局與資源分布,對現有各類園區進行整合集聚,重點培植壯大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日照高新區、嵐山經濟開發區、市北經濟開發區、莒縣經濟開發區、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等7家省級以上園區;推動土地、環境等要素資源向園區聚集。
……
在發展經濟和生態呵護之間,日照不斷求證實踐:只有落后的企業,沒有落后的產業,重工業并不一定是重污染。只要把好項目入口關,推動現有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含量,走出一條“重而特、重而優、重而安全、重而生態環保、重而附加值高”的路子,就能沖破舊發展模式的天花板,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生態立市,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努力,還需付出,還需堅守。我們相信,以“生態”運筆,日照必能擘畫出綠色發展的城市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