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一、三、五”總體發展新思路觀察與思考之三
日照新聞網記者 宗瑞凱 劉新英 秦釗
但凡新興后發的城市,必有“強”與“富”的夢想,而這夢想,將牽引城市,爬坡過坎,砥礪奮進,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于是,緊隨國家“十三五”發展的步伐,在邁向“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新日照的征程上,“工業強市”又一次被列入日照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中,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堅“強”支柱。
“工業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振興日照的根本出路”,關于工業對城市發展的意義,市委書記劉星泰這樣解讀。
工業基礎好,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就業人數多,對本地經濟發展貢獻就大,換句話說,工業發展好了,經濟搞上去了,民生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才能幸福。
這就是工業強市的“強”之所在。
也正因如此,在日照巨輪的宏大航程中,工業作為驅動發展的直接引擎,引領城市于波濤洶涌中奮楫前行,于激流澎湃中奔向未來。一
時光的年輪回溯至1989年,地級日照市建立之初,全市工業只有機械、紡織、化工、電力等28個行業,62個門類。布局散、總量小,那時的日照,猶如一張潔白的畫紙,靜候每一位建設者描繪出蒼勁雄渾的畫卷。
此后不久,日照實施了“工業帶動”戰略,城市的工業有了長足發展,臨港產業框架基本形成,在國民經濟中漸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然而,當“三期疊加”的復雜經濟環境來臨,在重重的壓力、挑戰當中,日照的工業化進程遠遠沒有完成。
從發展水平看,目前一些制造業發達國家,已開始邁向“工業4.0”,即“智能工廠+智能制造”時代,而我市大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階段,也就是電氣化與自動化階段;從企業數量和效益看,2015年,日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均與地緣相似的沿海先進地區有著較大差距。
差距就是潛力,壓力就是動力。面對發展之路上的諸多困難與挑戰,城市的決策者冷靜觀察,縝密思考,對形勢和機遇作出準確的判斷———
工業,一頭連著一產,一頭連著三產,沒有新型工業化,就沒有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而日照,有得天獨厚的沿海區位優勢,有大進大出的港口條件,有四通八達的海陸空運輸體系,必須把工業抓上去。
基于此,“十三五”開局之年,即將邁向“而立之年”的日照,再次喊出了關于工業發展的最強音:“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盡快構建起與沿海大港相稱、比較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期待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追趕、摘帽”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二
躬身爬坡,負重奮起;風疾浪高,擊楫勇進。
事實上,去年以來,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匯點上,意圖尋求自身突破的日照,就以精準的把脈、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創新務實有效的舉措,為新一輪的“工業強市”戰略,埋下了精彩有力的伏筆,積聚了轉型突圍的能量。
———五抓組合拳。2015年初,受國內外大環境和自身結構性矛盾的綜合影響,日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精準“把脈”,重新審視自身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陣痛”,日照對下拉經濟增長的突出因素,出重拳、下猛藥,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開出了抓投資、抓穩企、抓融資、抓增收、抓“雙創”的“五抓藥方”,為促進日照經濟增長注入信心與力量。
這劑“良方”效力日顯,一些制約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正在得到化解,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項目正在加快落地,經濟趨穩向好的基礎不斷強化;
———突破園區、聚力招引。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市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面臨新形勢、新挑戰。如何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成為擺在日照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期待破解之道。
經過深入調研論證之后,日照把“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確立為頭號工程,下決心通過改革創新,沖破體制機制障礙和突出瓶頸,解放園區這個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舉全市之力推進“三招三引”,為“工業強市”戰略的實施提供先進的技術、人才、項目支撐,推動日照在工業經濟發展的路上“掛擋加速”;
———效能風暴。從不該管的領域退出來,把該管的管起來,讓快的快起來,該放的放到位,該減的減下去。為給“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油,一年多來,一場“效能建設”的風暴席卷港城。
向“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開 刀,“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打造“干部作風最好、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城市。
效能風暴,為“工業強市”的闖關奪隘斧開前路,也為日照的穩中求進增加澎湃動力。
2016年前11個月,日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工業實力穩步提升,臨港產業持續壯大,園區平臺更加完善,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斷深入……
這是一系列重大舉措為“工業強市”戰略按下“快進鍵”之后,日照交出的成績單,也是日照人民逐“強”之夢的現實累積。三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赝照盏墓I強市之路,每一步前進都來之不易、振奮人心。
“‘山東制造’環衛裝備首次出口南亞”“五征位列中國機械制造品牌第六位”“五征青貯機上《新聞聯播》了”……近日,五征集團榮登央視新聞及國內各大媒體的連串喜訊,在寒意陣陣的港城大地上掀起一股暖流。令人鼓舞的消息背后,是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臥薪嘗膽、發奮圖強;
11月26日,日照東亞電力燃氣熱電聯產項目開工建設,標志著日照市與新加坡金鷹集團清潔能源綜合項目首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從簽約到動工僅用了5個月時間,開創了新的“日照速度”。該項目發電效率高、清潔環保優勢突出,是我市邁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有力探索。
以此為代表,本土老企業和全球化優秀制造企業共同發力,展現出日照工業逆勢而上,更有質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發展的“新氣質”。
工業興則日照興,工業強則日照強。
方向越來越明晰,腳步越來越堅定,日照在奮力追趕中,邁入了“工業強市”戰略的新征程———
深度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以擴量提質增效為目標,堅持不懈抓好“突破園區、聚力招引”頭號工程;
一手抓現有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加快“建鏈、強鏈、補鏈”,促進產業鏈條式組合、園區化布局、集群化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創新驅動,走出一條“重而特、重而優、重而安全、重而生態環保、重而附加值高”的路子,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多贏。
工業強市,事關日照的前途命運和人民福祉,承載著這座城市太多的夢想與希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矚望未來,日照正以創新的主動、轉型的主動贏取發展的主動,沿著“五大戰略”標注的航向,一路向前,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