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燕
當前,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一輪產業變革在全球迅速鋪開,互聯網從最初的技術服務躍升為產業發展信息生產力,一方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重構傳統產業的生態與價值鏈,成為產業升級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全球互聯網革命與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處在同一交匯點,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機遇,國家搶抓戰略機遇,“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戰略,成為創新驅動新引擎。我市作為沿海后發展城市,新常態下市委市政府直面自身發展問題,精準發力,舉全市之力實施“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大行動。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正是我市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關鍵節點,面對全球和國家產業發展的大形勢,我們也應順勢而為,在“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大行動中重視發揮“互聯網+”作用,助推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深刻認識“互聯網+”深遠意義,盡快制定我市“互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盡早圍繞“中國制造2025”展開行動。“互聯網+”“制造業2025”是趨勢,是方向。如果我們認為基礎薄弱,就妄自菲薄,不搶抓機遇,不積極突破,意味著我們不僅今天落后,未來更要落后。“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甚至是社會形態變化的一種趨勢,它會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的起跑線,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可能會帶來彎道超越的機會,也可能會帶來被超越的風險,這取決于我們能否積極擁抱“互聯網+”。因此,應以積極的態度、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互聯網+”,在我市現有互聯網產業基礎上,結合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制造業2025”戰略,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頂層設計”突破,以開放、平等、融合、人本等互聯網思維為指引,加快制定“互聯網+”產業發展路線圖。
第二,在園區內積極策劃一批互聯網產業關鍵領域重大項目,以項目為抓手分階段有序推進“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互聯網+”是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涌現,并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這需要園區首先著力構建信息基礎設施,結合國家的“寬帶中國”行動,確保園區免費wifi全覆蓋,寬帶快速暢通,分階段實現園區內4G全覆蓋;積極培育園區內云計算骨干企業,打造區域綠色云計算數據中心;鼓勵建設第三方大數據平臺項目,推動發展大數據集成應用與數據挖掘服務,構建數據資源、數據應用軟件、數據挖掘等大數據產業鏈;在有條件的園區探索建立“互聯網+”產業園和孵化器,比如,依托高新區活點等企業加快發展物聯網產業,積極招引從材料、傳感器件、系統、網絡到服務的物聯網產業鏈項目,力爭形成有一定聚集效應的物聯網產業聚集區。
第三,結合園區內產業優化升級的重點,強化“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一是,重視發展電子商務,依托港口,推進電商物流倉配一體化,打造電商港口物流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一批日照特色貨種網上專業(金屬、糧油、海產品等)市場,重點培育一批面向全國、覆蓋全產業鏈的行業垂直電商平臺。開發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可以作為一個發力點,推出多種靈活交易模式,為大宗商品生產、流通、消費企業提供更簡便、更有效的貨物購銷流通渠道,最大限度幫助相關企業規避經營風險,同時開展相應金融服務。此外,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盡快健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服務體系。二是,培育移動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支持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服務本地生活,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教育等現代服務業。三是,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進“機聯網”“廠聯網”,發展智能制造,加快數控一代、工業自動化通用技術、信息物流融合系統等平臺建設,打造工業4.0,加快基于互聯網按需定制的制造模式變革。
第四,建立“互聯網+”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協同機制。在全市設立統一信息主管部門,建立跨部門、跨行業協同推進互聯網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機制,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科研攻關統籌力度。推進政府和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支持公眾和小微企業充分挖掘信息資源的商業價值。順應互聯網時代大開放、大融合的產業環境變化趨勢,處理好互聯網開放環境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營造公平、寬松的營商環境,激發“互聯網+”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市場活力,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強化行業協會對“互聯網+”新業態的引導作用,培育產業自組織功能。
第五,培養兼具互聯網思維與經濟運行規律的企業家和創新型人才。人才是關鍵,把互聯網科技企業家的培育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建議各園區實施“互聯網經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由政府統一組織,通過培訓、調研、學習考察等方式,培育一批領軍人物。支持建立互聯網與實體產業融合、產學研用結合的實訓基地,鼓勵校企聯合開展定制式人才培養。探索設立專業孵化器,為擁有互聯網技術、創意的人才提供創業投資服務,鼓勵以研發成果及創新型商業模式等無形資產入股創業。
(作者為中共日照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