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愷說,山東大學現用的校名題字是毛澤東給高亨信件上的親筆題字。值得一提的是,高亨先生的這首《水調歌頭》在《文史哲》1964年第一期發表后,很快不脛而走,在讀者中廣為傳誦,由于氣勢恢宏,一度被誤傳為是毛澤東所自作;同時,在輾轉流傳的過程中,不少抄本上也出現了一些文字訛誤。為訂正誤解,澄清事實,1966年初,中央的一位負責人寫信給高先生,提出希望此詞能在報刊上重發一次,高先生當即表示同意。于是,時過不久,這首《水調歌頭》又在《人民日報》1966年2月18日的第6版上與讀者見面了。
一則軼事透出偉人風范,感動無數讀書人。毛同愷特別喜愛高亨先生的這首《水調歌頭》,經常揣摩與書寫,體味那份英雄氣概與博大雋永的底蘊。
歐陽中石先生是毛同愷的恩師。他牢記中石先生的教誨和期望:“你主持的《羲之書畫報》,一定要堅持學術性和藝術性,堅持高標準,低俗的作品不要發表。要把《羲之書畫報》辦成書畫藝術報中的重中之重。將來我們向國家呼吁,今后書畫藝術界評定職稱,要以《羲之書畫報》發表的作品為基本根據?!?br/> 十幾年來,他秉持以上信念,堅定從容,不為社會上的各種炒作和金錢誘惑所動,堅持標準,堅持高質量、高品位,不斷把《羲之書畫報》推上更高的境界。《羲之書畫報》日益成為書畫藝術界的大樹,向廣大讀者傳播著中國書畫藝術的真善美,滋潤著廣大讀者的心田。身為《羲之書畫報》社長、總編輯,為全國一流的書畫家服務,亦師亦友,相得益彰,使他的眼界開闊,學識豐富,也成為令人羨慕的鑒賞家與收藏家。
毛同愷喜歡一位哲人的話:“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他不僅喜歡,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他以樸素之心,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毛同愷書法作品《水調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