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的現代意義
發布時間:2013-08-01 08:33:00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美德,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那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人們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還要不要堅持勤儉節約之德呢?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講話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共鳴。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背景下,有效刺激內需,以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成了當務之急。那么,刺激內需,拉動消費與勤儉節約是不是矛盾呢?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客觀上要求必須高度重視消費問題,因為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環節之一,它與生產、分配、交換構成統一的有機整體。消費的增長產生新的社會需求,是促進生產更大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世界經濟政治形勢發展的歷史和未來預測表明,一個世界經濟大國總是把內需作為其經濟發展的立足點,中國的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大大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因此中國要啟動和刺激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可是,中國古代崇尚節儉、反對奢侈是從倫理道德角度論證、闡發的,而一旦把節儉和奢侈問題放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和角度進行評價,分歧就產生了。我們必須從對消費倫理評價與經濟評價的二律背反中走出來,去辯證地思考勤勞節儉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