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不能沿用舊思維、單純依靠過去的老辦法,必須靠創新的思維、市場的手段。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誰能科學運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誰就能獲得更足的發展活力,求得更快的發展速度,實現更高的發展質量。把鄉村振興的工程、項目落到實處,書寫好鄉村振興的日照篇章,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堅持市場化運作。
堅持市場化運作,要讓工商資本“流下來”。當前,隨著鄉村振興熱潮的興起,工商資本下鄉的意愿更為強烈。城鎮工商企業向農業農村投資,帶動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等進入農業農村,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現實路徑,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政府一方面要把環境打造好,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的策劃、包裝,讓更多的工商資本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另一方面,又要在積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的同時,加強準入監管,通過對涉農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建立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規范土地流轉、設立風險保障金、加大用地“非糧化”執法檢查等方式,設置好保護農民權益的防火墻。
堅持市場化運作,要讓農村資產“活起來”。農村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和房屋“三地一房”,是農民和農村集體的重要資源,能否盤活這些資源,是鄉村能否真正實現振興的關鍵。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運用市場化手段,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為鄉村振興引來源頭活水。
堅持市場化運作,要把財政資金“用起來”。鄉村振興要想真刀真槍地干,就得真金白銀地投入。但要想把財政資金用足用活用好,必須重點做好“撬動”“整合”“激活”三篇文章。“撬動”,就是要積極推動財政投入方式改革,把財政性投入以股份、基金、購買服務、擔保、貼息等方式,植入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領域,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振興。“整合”,就是要在橫向上整合各職能部門涉農資金,縱向上整合市縣鎮村四級資源,從頂層設計上解決涉農項目“撒胡椒面”的問題,實現“多個渠道飲水、一個龍頭放水”。“激活”,就是要把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落實好,把高標準農田等新增耕地指標,以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區域調劑機制運用好。
思路一變天地寬。改革中處處有市場、處處有機遇。只要我們堅持創新導向、市場導向,以創新的思維用好市場化手段,就能找到一條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書寫好鄉村振興的日照篇章。(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