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萬畝生態林 (攝影 葛蕾)
7月15日至16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暨第十五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走進日照萬畝生態林,領略藍海與林海完美結合的美麗世界。
這里曾經是一片沿海荒灘和鹽堿地。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大沙洼林場,“大沙洼有三寶,飛沙、海霧和小咬”概述了當年惡劣的生態環境。那時,一有風,飛沙讓莊稼難收;春季海霧彌漫,禾苗一遇到就萎蔫了;地勢低洼形成的積水小溝,產生了一種形如跳蚤的咬人小蟲“小咬”……要在這樣的鹽堿沙地上植樹造林,困難可想而知。
不畏惡劣的環境,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批“播綠人”駐扎在這里,拿起鋤頭、翻起荒沙、種下新綠。十年之后,一片萬畝生態林依海而立,成為日照沿海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海洋生態、推進美麗岸線修復的典范。
海岸線總長168.5公里,其中包括64公里的優質沙灘岸線和礁石群,日照的海洋資源可謂得天獨厚。如何把沿海岸線保護好、利用好,提高黃金海岸的“含金量”,并以此為基礎,實現整個沿海近岸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是日照市打造“藍色之城”的重要課題之一。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的荷塘(攝影 葛蕾)
近年來,日照市實施科學護海工程,精心打造生態黃金海岸線,對全市整個岸線分期分段進行整治修復。從北線的陽光海岸帶精品岸線建設、萬寶海岸帶整治修復、大沙洼林場岸線建設,到中部小海河口海岸帶整治修復,再到南線的嵐山海上碑、多島海生態修復工程,都取得明顯成效,打造了中國大陸上少有的生態海岸帶和優美岸線。
自然岸線保有率48%,近岸受損海域修復率100%,海洋保護區11處……將海洋生態建設作為“生態立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日照市先后創建了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至目前,許多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硬指標高于國家、山東省平均水平。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的荷塘(攝影 董傳龍)
日照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建立了全海域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劃定紅線區26個,總面積8.3萬公頃;今年,日照市還制定出臺《日照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健全完善海岸帶保護優先、保護與利用并重的機制;同時,將啟動海岸帶整治行動計劃,力爭通過三年的集中整治,將日照市海岸帶建成三道貫通、“藍帶”、“金帶”、“綠帶”三帶交相輝映的城市郊野。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