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把我們的生活變成了一個網絡社會。中國互聯網應急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民規模接近6.5億,其中青少年網民2.77億,占到了我國青少年總人口的80%。6月1日,焦點訪談報道了以“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宣傳網絡安全知識,提醒安全風險。
青少年最易成為網絡安全受害者
北京市第54中學的實驗教室正在進行一節隊課,內容是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小調查。學生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帶到了實驗室,工作人員隨機向同學們發送了內含鏈接的短信。
經過實驗,除了1名孩子沒有收到短信,其他3個孩子都打開了發到自己手機上的不明網頁鏈接。事實上,不僅僅是他們,很多同學都表示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短信中的鏈接,即便短信來自陌生號碼,或者內容語焉不詳。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在青少年網民遇到的網絡安全事件中,帳號或密碼被盜的比例最高,為27.8%,超過了網民的總體水平。其次,電腦或手機中病毒、木馬的比例為25.4%,在網上遇到消費欺詐的比例為11.7%。
那么,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為網絡安全的受害者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冰表示:“在中國的青少年網民當中,對于互聯網的信任度超過55%,而我們的全國網民的平均水平是40%多,從而能夠看到我們青少年更容易去相信互聯網。”調查顯示,安全意識薄弱,技能缺乏是青少年遭遇網絡安全侵害的主要原因。
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守護安全
6月1日,由中央網信辦、中央編辦等十部門聯合主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同時,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也在中國科技館揭牌,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關注網絡安全的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高科技網絡安全互動體驗基地。
360互聯網安全中心作為技術指導單位,全方位的采用了現代技術手段,比如4D場景體驗、多人體感互動、語音識別等,寓教于樂的運用可視化的、互動體驗式方法,呈現了互聯網的原理、網絡威脅、網絡知識,激發青少年對互聯網和網絡安全的興趣,增強了其網絡安全意識。
在體驗區,“黑客改號體驗”、“釣魚WiFi體驗”等讓孩子們直接體驗網絡世界里潛藏的危險。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技術支持單位負責人、360總裁齊向東為小朋友們講述了操作方法和原理,并叮囑小朋友們一定要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
一名小學生在體驗了“黑客改號體驗”后表示:“黑客可以隨意的變換電話號碼,那么以后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之后,甚至是接到我們親人的電話之后,即便他在和我們說一些信息的時候,我們心中都必須要保持一個問號。”
讓孩子們大吃一驚的,還不僅僅是黑客改號軟件,還有“綿羊墻”。“綿羊墻”是在國際黑客大會上一個通用的做法,通常黑客會把沒有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的用戶成為待宰的“綿羊”。這個活動區,孩子們連接了免費的無線網絡后,所有的手機信息都被黑客竊取,出現在了屏幕上。
一名小學生在體驗后后怕地說:“以后隨便在外面看到免費WiFi,沒有密碼的絕對不能上。”
對此,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組書記金東:“這次在安全周上用這幾種方式,使孩子們能夠更加通過科普的方式,有科學性的、趣味性的、互動性的、體驗性的,了解網絡安全知識。這對于我們廣大孩子們增強安全意識、了解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使用安全工具意義很大的。”
網絡安全周開放體驗展
據了解,除了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本次網絡安全周還在中華世紀壇廣場舉辦了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的網絡安全體驗展。不僅僅是普及網絡安全意識,通過生動的演示,直觀展示網絡安全技術,提醒網絡安全風險,以及如何保障國家網絡安全,也是本次體驗展的重點。
中國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表示:“有專家預計,70%的網絡安全事件,都與網民的安全意識和基本安全防護技能直接相關,所以國家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就是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以相對集中的網絡安全教育,讓我們廣大的網民都能來懂安全、知安全、會安全。讓更多的網民,都能依法依規上網,安全放心的用網。”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