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歷代關于年文化的傳統民俗經過時間的洗禮和傳承,成為了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給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而今,隨著時代變遷與科技進步,QQ拜年、微信發紅包等新形式層出不窮,年味也跟“互聯網+”的聯系逐漸緊密。有人說科技發達反而讓年味淡了,但也有人持保守態度。這種網絡發展呈現的年味,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或將成為民眾一段不滅的年味記憶。
網絡搭起連接遠在異鄉的人們與家鄉之間的橋梁。
互聯網+年味=溫暖陪伴
小陳是山東煙臺的一名加油站經理,這個春節也沒有閑著,一直是白天跑縣市油站值班,晚上再回家與家人朋友相聚。“油站工作比較瑣碎,過年也不能沒人值班。”他說,現在手機上的即時通訊工具非常便捷,在外值班無聊時,就會跟家人朋友聊上一陣。
談起新時代的年味這一話題,小陳最大的感觸就是今年與一名老友的相聚。“我與這朋友是發小,前幾年他去了國外,平常想聯系可費勁了,現在有了微信可方便多了,即時語音隨便發!”小陳說,互聯網時代最直觀的便利就是讓世界變小了,無論自己或親人身處何地,都能獲得如在身邊的陪伴與溫暖。
“這不,今年聽說他回國,我們還見了面、吃了飯呢!”小陳笑著說。
新年來臨,小海在河南開封大相國寺游玩、拍照。
互聯網+年味=記錄人生
在山東濟南上班的小海是一名河南小伙,聊起年味,他興致頗濃。
“我平時出去玩就喜歡拍照,現在手機升級、網絡便利,更是讓我倍感方便了!”小海說,他的朋友圈里基本都是出行、陪伴家人朋友的照片,這次回家過年也不例外,拍了很多家鄉的照片。
小海介紹,過年拍照發朋友圈,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回家的常態。“不單純是為了集贊,更多的是為了記下那一份美好時刻。”他說,朋友圈里拍照發狀態不只是新新青年的一種時尚行為,還是他與家人的另一種交流。“有時工作忙不方便打電話,發個消息能讓我和家里人都看到彼此安好,這就很滿足了!”
小富拍攝的社火表演。
小富一家的全家福。
互聯網+年味=濃濃鄉愁
昨天是大年初五,各地陸續迎來第一波返程小高潮,家住甘肅的小富也整準備加入回山東上班的大部隊中。
“來回一趟太遠啦!”提起過年歸家返程,小富笑著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是個特別念家的人,離家就喜歡帶著家人的照片,想家時就拿出來看看。”小富說,以前他每次過完年都要帶上很多照片回山東,后來換了新手機,就會趁在家時多拍照片,以供日后細細回味。
面對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小富也思考頗多。“我覺得是挺方便的,但有時也還是會茫然,因為如果這些物件失靈,我再怎么看到當初的回憶呢?”小富沉思道。
頗有文藝情懷的小富平日還喜歡寫寫小文章抒發情感,他拿出一張全家福遞給記者看,然后在本子的扉頁上寫下一句話:“慌張的我在這個迅猛的時代里迷茫又勇敢,這讓我感受到更濃厚的鄉愁。”(江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