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理業務需要來來回回跑好幾趟,流程繁瑣耽誤時間,現在好了,審批效率越來越快了!”8月14日早上9點,市區某企業的李先生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規劃窗口辦理工業倉儲物流項目審批時,整個流程之快出乎他的意料,“即使配套材料文件不齊全也能先行辦理”。李先生滿意地說。
市規劃局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業和倉儲物流項目在規劃選址確定后,規劃條件出具、用地規劃方案審查、建筑方案審查等不再進入分級會議審查程序,技術復核后直接辦理規劃手續,大大簡化了辦理流程。
李先生的“滿意”不無道理。為更好地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來,市規劃局以“審批速度最快、服務效能最優”為目標,通過精減材料、精簡流程、精簡環節,打通規劃服務“最后一厘米”。
其中,在精簡環節上,推行“三方會審”制度,變規劃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單線聯系為三方集體會審,原來需要多次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一次性全部解決,“面對面溝通交流,不僅提高信息溝通效率,還保證了審查工作的公開透明”。
此后,市人防辦、氣象局、地震局、園林局等部門單位也將相關的技術審查一并融入規劃“三方會審”中,由規劃部門發起的“三方會審”引發聯動效應,變“三方會審”為“多方會審”,這一做法有效提高了審批效能。
不僅僅是這樣,市規劃部門還不斷深化便民理念,持續在壓縮時限、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挖潛力。設立東港、嵐山規劃分局,實現規劃審批服務下沉。開通“規劃審批事項二維碼”掃碼服務,辦事群眾(企業)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辦理流程及申辦材料清單,實現規劃服務“數字化”升級。
“不僅要做出色的規劃師,更要擔當城市發展的‘店小二’。”圍繞推動規劃服務提速增效,市規劃局不斷拿出管用的實招硬招,在服務方式上“深發力”,在服務范圍上“做文章”,營造便民、高效的服務環境。
圍繞重大項目和駐區規劃服務保障,不斷延伸服務長度,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主動上門征求意見,及時提供技術指導,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僅今年,就先后到糧油食品產業園、汽配商貿產業園、派沃泰變速箱、空港產業園、中瑞物流園、鋼鐵產業配套園區、東方太陽城等項目進行對接服務。
市規劃局局長鄭承杰表示,打造“干部作風最好、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重在一門心思搞好服務。不僅要簡化流程,放管結合,更有賴于在點滴細節中轉變服務理念,讓辦事企業少跑一趟路,少過一道卡,多一份滿意,多一份幸福。(記者 盧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