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日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紀實(下)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孟祥燕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民生目標已由物質需要轉向精神訴求。而伴隨著一張張保障網的織牢織密,日照民生保障的“底線”刻度接連抬升,幸福曲線持續高揚,港城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是獲得感持續加碼的一年
徜徉港城,星羅棋布的休閑綠地、色彩斑斕的綠化帶、人頭攢動的公園,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登高遠眺,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城市框架被不斷延伸和拉大。
這一年,日照努力踐行“規劃有高度、建設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溫度”的目標要求,把民生福祉寫進每一次規劃,把便民利民鐫刻到每一個項目,城市建設與民生幸福攜手同行。
以路網建設為例,今天的日照,高鐵時代指日可待、濰日高速全線通車、日照西綜合客運站長途汽車站開門納客,與之相呼應,全市國省干線項目建設進展迅速、市區重點工程廈門路加快推進、縣鄉公路建設取得新突破……港城人民獲得了更多的出行方式,“說走就走”成為潮流。
還老百姓“藍天、碧海、金沙灘”,還港城大地水清岸綠、四季芬芳……守住生態紅線,在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的全國2017年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的4個市(州)之一的成績基礎上,今年1—10月份,全市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持續位于全省第一方陣。在此基礎之上,“清水”行動、“凈土”行動、“綠盾”行動,一條條“貨真價實”的環保舉措,在讓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生態福利”的同時,港城大地也迎來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圖景。
這是幸福感接連提升的一年
民生題目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斷續寫日照改革發展的新篇章,也讓群眾的幸福感接連提升。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日照把“老、弱、病、殘、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在全省率先探索構建收入增長、養老服務、健康保障、關懷照料、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五個長效機制”,同步解決了“脫貧”與“解困”兩大難題。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2018年,全市投資7.5億元,建設普惠性幼兒園100所,認定普惠性民辦園89所,普惠率達到82%;投資22.1億元,建設學校39所,改造農村薄弱學校項目52個,全市48所城鎮優質學校與88所農村薄弱學校結成對子。
就業政策“快馬加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市出臺一項項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飯碗”越端越牢,勞動者“人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1—10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6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23.6%。
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至9月底,全市基本養老(含離退休)、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分別達到211.1萬人、275.44萬人、28.55萬人、38.34萬人、31.43萬人。
打造健康產業發展高地。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37處,開放床位14237張,新批準的兩家互聯網醫院能夠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為群眾開展智慧化醫療服務,醫療服務基本覆蓋城鄉需要;瞄準醫藥產業、康養勝地等方向,我市著力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型健康產業體系,加快打造健康產業發展高地。
這是安全感不斷增強的一年
沒有后顧之憂和具有穩定預期,構成了安全感的基本來源。一個群眾更放心的治安環境、一個企業家更安心的營商環境,都成為城市發展安全感的具體呈現。
在日照,全市公安系統著力構建平安警務、數據警務、規范警務、民生警務、合成警務、質效警務“六大精準警務”,全力保穩定、促發展、護民生、深改革、強隊伍,進一步提升了駕馭治安局勢的能力和服務發展的水平,確保了全市社會政治穩定、治安平穩,全市接報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2.9%,
群眾對社會安全感滿意度達97.4%,社會治安狀況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在日照,圍繞加快打造“干部作風最好、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全市上下進一步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大力創新和增加有效制度供給,打造公平、法治、誠信的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這座城市,正成為創新創業的福地。
改革也好,發展也罷,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群眾的福祉。今天的日照,民生領域“底線”加緊筑牢,“冰點”正在消融,保障網更為堅實,一系列深化改革突破了一些過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關口,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而未解決的難題。全市人民正暢享更有尊嚴的生活、更加豐富的權利、更為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