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成效成為扶貧的重要環節,五蓮縣抓住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這一關鍵環節,讓脫貧者有穩定收入,確保不返貧。
現代農業引領增收。緊抓生態富縣主線,擴大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高端苗木、櫻桃、蘋果、黃桃等10大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將貧困戶納入產業發展鏈條,帶動貧困人口享受生態建設紅利。引導太陽城葡萄酒莊、凱陽現代農業、綠豐生態農業、勝源果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讓貧困戶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今年扶貧工作重點村計劃發展經濟林1000畝,因地制宜發展林果、鄉村游、農家樂、采摘游等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就業扶貧確保增收。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開發互助養老、保潔保綠等農村公益扶貧崗位,安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根據貧困勞動力的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依托科技學校,積極推行職業技能培訓,實現有意愿有條件的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全覆蓋,每人至少掌握一項致富技能。
電商扶貧促進增收。進一步健全農村電商網點建設,做到貧困村每村都有電商,支持供銷、郵政和快遞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省市扶貧工作重點村。在松柏鎮、中至鎮培樹亮點,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同時,推進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加強電商人才培訓,組織網上櫻桃節等產銷對接活動,推動京東·五蓮扶貧館、大型超市等企業與深度貧困區域鎮村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進一步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產業項目帶動增收。繼續探索扶貧專項資金整合使用辦法,以鄉鎮為主體,集中實施廠房類、果蔬大棚等高效生態產業扶貧項目,重點鄉鎮至少實施1個產業扶貧項目。鼓勵和支持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參與勞動增收脫貧。加強產業扶貧項目運營管護,確保項目長期良性運行、持續發揮效益。全面推廣“四三三”扶貧資產管理長效機制,落實扶貧資產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和監督權“四權分置”,建立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扶貧收益差異化分配、收益對象動態調整“三項制度”,實行經營主體、村集體、貧困戶之間“三次分配”,讓扶貧資產發揮最大效益。(記者 孟凡星 通訊員 錢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