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韓雪 通訊員 宋龍英)今年以來,圍繞“突破園區 聚力招引”頭號工程部署要求,旨在建設“名副其實”的高新區,日照高新區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圍繞園區體制、招引機制、投融資政策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打通梗阻、沖破瓶頸,凝聚起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和示范區的強大動能。
加快創新驅動步伐,圍繞做好“高”“新”兩篇文章,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高新區以“四新”“四化”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突出抓好“一個中心、兩大基地、五大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引領新經濟增長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集聚。
該區重點推進新興產業“雙創”示范基地,及科技創新中心、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平臺建設。其中,概算總投資16億元、總面積33萬平方米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常需要11個月才能走完的PPP項目招投標程序,僅用4個月時間完成,項目現已開工,計劃明年7月份完成主體建設。
刀刃向內破除發展瓶頸,高新區加快理順體制機制,勠力爭創國家高新區,在全國46個申報創建,最終確定列入專家咨詢調研名單的14個省級高新區中,日照高新區位列其中,是我省惟一一個。
歷時兩個月籌備完成國家金庫日照高新區支庫設立,實行一級財政體制的日照高新區國庫業務順利實現按期運轉。截至8月底,市財政局下撥地方政府債券轉貸資金1億元、存量資金130萬元,打通了預算資金收入、退庫和庫款支撥的“最后一公里”。
試水國企改革,該區廣泛對接合作,尋求傾斜支持,構筑高新區發展平臺。壯大高新發展集團,增加經營板塊,擴大服務范圍,使高新發展集團成為擁有房產開發、園區運營、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等多功能的國有投融資平臺。為順利推進重點項目,通過與市財政局、市財金集團的積極對接,高新發展集團重組工作順利完成并注資。
多方探索融資合作,該區與日照銀行簽訂2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建設銀行授信10億元已獲得批復;與濟寧銀行、交通銀行、萊商銀行等達成合作協議……此外,高新區不斷嘗試創新探索,選擇一批信譽好、規模大的園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外來承建企業,吸引他們將資金注入高新發展集團,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共同開拓市場,實現共贏發展。在低效用地回收中,該區計劃實施將回收土地款投資高新發展集團,企業按固定回報收益的雙贏辦法。
優化辦事服務流程,高新區啟動政務服務“全流程再造”,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實行項目會商聯辦,創新“幫辦代辦”模式,對落戶園區的項目,從名稱預約、工商注冊、銀行開戶到稅務登記,外商投資企業備案,項目立項等實行全程代辦、幫辦、協辦;探索實施“容缺性審批”,做到項目開工、手續辦理“兩不誤”。其中,海能生物項目一期已投產運營,從開工到投產僅用76天,建成全國首家“25—羥基維生素D3”生產企業,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惟一液態維生素生產示范企業。
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對企業、項目申請事項,全區上下按照“一口受理、歸口負責”原則,對反映的問題建立臺賬,倡導慎用或不用“不”字,實行限時辦結,確保件件有研究、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走訪企業和項目現場87家(次),收集各類需求申請108項,已協調辦理解決78項。
加快推進職員制和薪酬制改革,該區實行工效考核,激發“爭先進位、創新創業”動力活力,營造一切為了項目轉、一切為了項目干的氛圍。對上半年排名末位的2名職員進行誡勉談話,對項目進展達不到進度要求的包保責任人約談3人(次)。
深化改革托起跨越發展強大動力,高新區力擎新舊動能轉換,為園區加快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1—8月份,全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4.96億元,增幅同比提高21.63%;高新技術產值6.08億元,增幅同比提高23.13%;固定資產投資64.8億元,同比增長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