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兩個大局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判斷作出的決策,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振興實體經濟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戰略意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實體經濟是立市之本、發展之源。“十三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茁壯成長。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更需要強大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后盾。
要推動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發展實體經濟,重點在制造業,難點也在制造業。推動制造業發展,就要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兩手抓。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靠新技術,進一步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同時圍繞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持續補鏈、延鏈、強鏈,更好地形成產業聚合效應。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就十分注重產業鏈建設。隨著“兩區一園”建設協同推進,目前,我市鋼鐵配套項目逐漸涵蓋了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汽車及家電配件等行業領域,初步形成了以山鋼、日鋼為龍頭,以鋼鐵深加工企業為龍身龍尾的產業布局。新興產業是實體經濟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部分,既要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等新產業,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又要著力培育發展數字經濟、網紅經濟等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要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力度。產業項目是實體經濟的支撐和依托,發展實體經濟,沒有產業支撐是不行的。我們唯有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才能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要強化“項目為王”的理念,把抓招商、抓項目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招商引資,堅定不移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全力創造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新業績,為我市實體經濟發展強筋壯骨。
要營造發展實體經濟良好環境。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是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就要求“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健全適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要按照市場供求規律的要求,有效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不斷增強實體經濟企業的市場自主決策和自我發展能力。要全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要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明確了要以創新為引領,圍繞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讓實體經濟成為創新的主戰場。要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加快產品、品牌、產業組織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和企業競爭力。要加快產業在技術產品、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和創新,提高自主產業鏈供應。
(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