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縣持續向窮山惡水宣戰,大搞山區綠色開發。特別是今年以來,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東部提升、蓮西突破,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強調:“要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3月3日,五蓮縣召開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作出相關部署,動員各級各部門在抓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基礎上,深度投入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戰斗中。
各鄉鎮成立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管區書記(主任)、鄉鎮領導干部全部下沉到一線包聯村莊,結合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各村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工作、責任、保障機制。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堅定“黨員干部走在前,人居環境就不難”的信念,發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筑牢堅強組織保障。
石場鄉率先實行網格化管理,全鄉按管區分為6個網格,由管區書記任網格長,兩委干部實行包區域責任制,每名黨員結對包聯5-10戶群眾,帶領幫助周圍鄰居打掃門前“三包”區域、創建“美麗家庭”等。
于里鎮將整治殘垣斷壁作為突破口,取得了明顯成效。拆除的材質形狀符合要求的用于“巷巷通”工程建設,大小統一的用于打造村莊影壁墻等景觀節點,騰出的空間建成小公園或者停車場,既優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提供了出行方便,目前累計整治危舊“空心房”115戶22332平方米,整治殘垣斷壁267處22028平方米。
五蓮縣財政采取出資、獎補、整合等措施,實現“出門石板巷、出村硬化路、全域公交車”,構建起暢通“路聯網”。全縣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7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0個,市級美麗鄉村145個,村容村貌實現靚麗蛻變。
該縣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獎補資金,預計3年內完成治理447處汪塘門前河,2019年已完成治理308處,今年再治理120處,為河流增秀氣、添靈氣,提升周邊發展價值。
累計投資229萬元,在93個村完成農村“垃圾桶”工程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套,相關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列入了中環協環衛行業示范案例。每年投入2800萬元用于村莊保潔,由專業保潔公司負責,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率、處理率均達到100%。
為保證美麗鄉村建設的長效機制,由縣委農辦總牽頭,從各單位抽調精干力量組成督導考核組。考核結果納入縣“奮斗榜”“錘煉榜”,年度考評結果納入縣綜合工作考核。縣紀委、融媒體中心每月對鎮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成員單位進行暗訪,對工作開展不利、作用發揮不足、政策指導不到位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問責處理。
五蓮縣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帶動了全域旅游,直接推動鄉村游、采摘游、民宿游和農家樂。齊魯風情5號路串聯起沿途所有景區景點。培育精品采摘園200余個,配套農家樂2000余家,每年常態化舉辦櫻桃采摘節、桃花節等20余項節會活動。今年以來鄉村游接待游客375.3萬人次,占全縣總接待游客數的55.1%。民宿游成為特色,建設了竇家臺子、董家樓等獨具北方特色的“老屋石墻、花果古樹”民宿村,建成北山鄉居、方外·青舍里、淺白等30余家精品民宿,周末和節假日一床難求。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于立偉 通訊員 李緒業 岳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