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公民交通文明行為養(yǎng)成,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提高交通參與者文明交通素質(zh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jù)《日照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有關(guān)規(guī)定,將對部分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在“信用中國(山東日照)”予以公示曝光。
誠信是做人之道、行事治本、興國之基。小到個人往來,大到國家邦交,信用都至關(guān)重要。它是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經(jīng)濟身份證”,對職業(yè)晉升、出國留學、企業(yè)貸款等都影響巨大。
說到失信懲戒,在人們慣常的認知中,一般都是針對老賴、黑心商人等存在嚴重欺詐行為的違法群體。現(xiàn)在,僅僅是不按照規(guī)定停車、不按照規(guī)定禮讓行人,車窗拋物、翻越護欄等似乎與“失信”并不沾邊的行為就要上“黑名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職業(yè)準入、個人信貸、車輛保險、甚至孩子上學都要受到影響,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有點“小題大做”。
這樣的質(zhì)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偶爾闖一次紅燈,偶爾不禮讓行人,確實有可能是疏忽大意,主觀上不是故意的,要是因此就受到信用懲戒,感覺的確“挺冤”。
但是,如果有人總是交通違法,那就不是疏忽大意了。
從各種公開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駕駛?cè)怂刭|(zhì)低下,習慣于用錢來“擺平”交通違法行為,在他們眼里,交通違法就是扣分、罰款,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至于安全,不是還有保險嗎?
而有的行人則是抱著“我弱我有理”的心態(tài),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沒事,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或者不以為然:“我就偶爾趕時間闖個紅燈,偶爾想抄個近路橫穿了馬路翻了下護欄,又沒有發(fā)生事故,也沒有造成堵車,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們干嘛非要揪著我們不放?”
可是,車窗拋物,環(huán)衛(wèi)工人可能就需要冒著生命危險穿梭在行車道上撿拾或者打掃;翻閱護欄、闖紅燈,有遵紀守法的司機可能需要為這種任性行為買單;堵塞消防通道,很多人的生命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脅——沒把生命安全當回事,這種行為可比一般的商業(yè)失信行為危害更大。
這種情形下,將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就很有必要。交通違法不僅要罰款、扣分,還會影響個人信用,提高了交通違法的成本,不僅讓當事者身處窘境,更是對社會大眾起到了以案釋法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將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這種懲戒的目的更側(cè)重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通過增大社會輿論對此類行為負評價的強度來實現(xiàn)交通參與者內(nèi)心約束。它既要讓嚴重失信者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又要給一般失信者改過自新的機會——因此,通告中也明確了“因上述不文明行為被公示曝光的,可以通過參加交通、消防志愿服務(wù)方式申請對公示曝光信息進行修復。”
當然,在落實交通違法行為“信用懲戒”處罰權(quán)的時候,相關(guān)部門還是需要明晰邊界、恪守底線,那就是必須做到實事求是,確保公平公正,確保一方面利于促進文明交通,一方面又避免了打擊面過大,不致讓駕駛?cè)松下啡缏谋”?/p>
(來源: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