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德
入秋以來,筆者經常發現一些人在微信圈里曬日照的藍天。這表明市民的“藍天幸福感”在不斷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以前是“盼溫飽”,現在是“盼環保”,過去是“求生存”,如今是“求生態”。抬頭見藍天白云、低頭有綠地鮮花,這理應成為幸福生活的組成部分。
生態環境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而且關乎一個地方的發展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藍天碧海、綠水青山,是一筆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是日照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發展環境除了制度建設之外,生態文明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一座生態宜居、綠意盎然的城市,對企業、人才都更具吸引力,能吸引來更多投資和資源。
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應更有信心。在今年7月份召開的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堅行動會議上,市委市政府對奪取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定性勝利展示出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同時,隨著我們對導致大氣污染的機理有了更科學的認識,采取更務實的舉措,隨著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體制的日益健全和完善,隨著全社會的不懈努力,日照人民終將永享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藍天保衛戰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大氣污染并非一夜之間出現的,污染防治也不可能一次沖鋒就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并不穩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現反復。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必要的耐心,對于污染防治攻堅,應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止于經濟,還在于舒適的人居環境、普惠的生態產品。天藍、地綠、水清的新畫卷,應成為現代化新日照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