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在啟動儀式上發言時表示:“國家的未來在青少年,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少年。有什么樣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樣的網絡;有什么樣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樣的未來。”(6月1日新華網)
如今,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了。網絡帶給我們的便利,讓我們對其產生了巨大的依賴。我們生活在高科技時代,在感激互聯網的同時,也必須意識到其弊端。淫穢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無時無刻不沖擊著我們,無數網民在網絡空間“裸奔”,但是,成年網民仍徜徉在網絡的海洋里不能自拔,更何況尚無自制力的青少年呢?
當今的年輕父母,有多少“低頭族”?上行下效,如今好多兒童尚且不認識幾個字,卻會在網上玩各種游戲。我們感動于“媽媽,我給您洗腳”這樣的畫面,但絕不能讓“爸爸,我替您網游”這樣的事情發生。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便利毋庸置疑,但是青少年作為缺乏辨別能力的群體,很可能會抵制不住誘惑而成為無辜受害者,因此,必須加速對網絡空間的清理,才能與網絡危害“說拜拜”。
如今,青少年網絡違法犯罪時有發生,網絡安全教育成為首要任務。一方面,要加強網絡監管,開展“護苗”、“凈網”等專項行動。青少年對于網絡知識都是不假思索的“拿來主義”,如何消滅“雜草”,讓幼苗健康成長,是網絡安全問題的重中之重。同時要形成長效機制,防止網絡“護苗”一陣風,“雜草”春又生。
另一方面,要對青少年普及安全用網知識,加強網絡引導。青少年應該在成年人的正確引導下用網,學校和父母更應給予青少年正確的網絡價值觀。要讓網絡為我所用,而不是被網絡牽著鼻子走。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便利,而不是傷害,不能讓其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導火索。
總之,營造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唱響網絡“好聲音”是我們全體網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父母和老師應當作為青少年文明上網的首任保護傘,幫助青少年“適度用網、健康用網、安全用網”,讓他們最大程度地享用網絡帶來的紅利,堅決和網絡危害說拜拜!(陳美秀 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