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莒縣安莊鎮地方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近百分之二百;調整后進村黨支部班子5個,激發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新增村級經濟集體收入過百萬元村兩個,空殼村全部清零;一批投資過50億元、過億元的項目,正拉動整個鎮域經濟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正是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生態+效益”的模式,讓安莊鎮從一個被貼上“偏遠、貧窮”標簽的鄉鎮,在一片貧瘠中拓出了一條“綠色發展”大道。
坐落于安莊鎮東南方的安湖休閑漁樂園,占地1600余畝,聘請中建規劃設計院加快完善整體規劃。葡萄長廊、紫藤長廊、木棧道、采摘園……一個個景點正在有序建設中。今年下半年,前丁社區前丁果莊村整體搬遷,計劃在村落舊址打造一處精品民宿村,發展高端旅游業。
“這里還是淡水鱸魚垂釣基地,今年舉辦的路亞垂釣比賽,吸引了100余名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賽選手。”安莊鎮宣傳委員鮑建民告訴記者,他們從規劃建設開始,就確定走高端路線,絕不盲目跟風。
伴隨著漁樂園一起蓬勃發展的,還有一期投資50億元的安莊生態田園綜合體、總投資3億元的青峰嶺生態谷項目、投資1 . 7億元的安河田園綜合體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桂安現代農業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昌農現代農業項目。這些項目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農業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路徑。
良好的生態環境,換來了眾多投資商的青睞,這讓曾經貧窮的安莊鎮開始變得炙手可熱。“原先流轉土地,126元一畝都沒人要,現在已經漲到800多元。土地流轉后,群眾不僅能年年分紅,還能在流轉出的土地上打工,家門口拿工資。”
在引動工商資本進入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的同時,安莊鎮還做好環湖、沿河景觀帶景點以及配套設施建設,在鎮駐地同心路、張博士溝村、黑石溝村等重要節點打造街頭公園、景觀點等,為發展生態親水旅游、農旅融合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結合城鎮管理提升和文明城市創建標準要求,安莊鎮全面實施鎮駐地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樓體外立面改造等工程,不斷提升小城鎮承載能力和宜居宜業水平,預計總投資3600萬元。截至目前,已栽植補植綠化苗木2.6萬余株,安裝路燈96盞,清理更換戶外廣告469塊,鋪設弱線管道2100米,新硬化駐地道路2500平方米,鋪設路沿石1800米,人行道板2600平方米;新建公共廁所、公園和公交車站各1處;新建沿街商戶24戶,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
如今,該鎮“一軸(莒道公路為中軸)、兩帶(環青峰嶺水庫生態風景帶、洛河休閑觀光帶)、三園(安莊農業公園、安莊環保產業園和安莊生態濕地公園)、一區(環青龍湖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發展示范區)”的空間發展布局已基本成型,未來發展,精彩可期。(記者 劉江雪 通訊員 劉聰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