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竇亞昆
7000米,6000米,5000米……高度正在緩緩下降。
12月22日中午11時許,穿過厚厚的云層,F(xiàn)M9125號航班上的百余名旅客終于得以第一次從高空俯瞰日照,道路與農田、村居與廠房,錯落有致。
天空中飄著小雨,空氣中彌漫著霧氣,但這并沒有降低人們因日照機場首航而高漲的熱情。
走下飛機,迎接的人群立刻圍攏過來,問這問那。“舒適度如何?”“感覺怎么樣?”
感覺究竟怎么樣?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撥3個小時。
早上8點半,上海浦東機場T1航站樓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日照機場市場部工作人員牟劍寒格外忙碌。
牟劍寒從12月17日開始,就幾乎沒好好休息過。此刻,他正在對搭乘本次航班首航的乘客名單進行最終核對。
“大連開完推介會,飛到青島,然后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上海做準備。”牟劍寒說,為了保證日照機場從一開始就上緊發(fā)條不出紕漏,一條“無休工作3個月”的通知,早已下達到每位機場員工手中。
“這次首航,我們特別邀請了機場目前及以后將要合作的各航空公司負責人,以及為日照機場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各行業(yè)專家,還有日照老鄉(xiāng)代表。”牟劍寒說。
牟劍寒與同事們忙前忙后,很快,每位旅客都領到登機牌,又戴上了一個寫有“日照山河、翱翔云天”字樣的紀念章,開始通過安檢準備登機。
對博天環(huán)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區(qū)域中心總經理楊超來說,今天也是個特別的日子。
楊超告訴記者,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日照人,在上海做生意快20年了,以前每次回日照,都是個大工程:直接乘車要耗費近7個小時,坐飛機只能先到青島,再坐大巴到日照,硬生生繞一個大圈子。
7小時一下子被壓縮成了1小時,楊超有些激動:“節(jié)省時間、帶來太多方便的同時,也希望機場為日照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華東民航機場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參與了日照機場飛行區(qū)的設計。看著機場終于迎來首航,王偉感慨頗多:“機場建設過程中,日照各級領導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建設者也是夜以繼日地投身其中,確保了日照機場的工程質量在全國位于前列。”
從上海回家的湯霞是此次首航乘客中為數(shù)不多的散客之一。“訂票的時候還是有點驚險的,差點就沒票了。”湯霞表示,能趕上這次難得的體驗也算實現(xiàn)了一個小心愿,“登機牌我要留做紀念。”
過安檢,進入候機區(qū),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比預定的時間稍晚,飛機于10時17分起飛,11時25分便順利抵達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