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選擇,搏擊嶄新高度
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從基層軍工到領導干部,王明華一步一個腳印地書寫著屬于他的人生軌跡,從容而又堅實。正當大家認為王明華會在部隊里一步步走過人生的歷程時,王明華卻毅然做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決定——— 放棄工作到地方下海經商。
無論是家人、朋友亦或是同事,都對王明華的這個決定十分不解。此前沒有一點從商經驗,貿然下海經商成功還好,一旦有點閃失,生活將一點保障都沒有。但彼時的王明華卻心意已決。
“從軍工廠實施聯營起,我就意識到,很多像這樣的軍工廠最終會徹底獨立出去,不再歸屬于部隊管理。我一直是在工廠里學習、工作,這才是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而留在軍工廠已經難以發揮自己的長處,也不會有適合自己的機會,下海經商,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
或許,自幼起王明華就給自己制定了具有挑戰性的人生方向;或許,他是想在另一個陌生的領域里證明自己。懷著對軍工廠難以割舍的感情,王明華卸下了管理要職,但在他的心中,這份軍旅情則始終揣在心里。
下海,王明華是經過深思熟慮并做了充分的準備的,在他看來,積極地觀察市場動態,敏銳地選擇從業方向,再加上努力地拓展業務,這應該可以彌補自己經驗不足的劣勢。就這樣,王明華步入了商海。
在軍工廠中養成的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王明華從商的歷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漂泊全國,經歷了多個行業的打拼后,王明華又一次選擇了回歸大連,創辦了大連環星傳媒工程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城市景觀亮化工程和戶外傳媒廣告。
創業之初,一切要從頭起步,最困難的是客戶資源的缺乏。“那時候,這種裝飾傳媒工程公司雖然比較少,但都是有相當的基礎和實力,自己的公司剛剛成立,從硬件設備到人員都還達不到人家的水平,所以怎樣招攬客戶是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當時的王明華自稱為“業務員廠長”,每天早上,王明華都會騎車跑上七八十公里,從大連趕到開發區,跑廠家,找客戶。“那時候是大連開發區發展最快的時候,新建起很多廠家,他們大都還沒有固定的合作對象,這些就是我們潛在的客戶資源。”
而真正想要拉得住客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交出的工程質量。剛剛創業起步的王明華,公司的各項設備還不到位,想要干出好工程,更多的就要靠自己的雙手。“當時我們還沒有汽車,就用三輪車把材料運過去,有些工程是在高層樓上,我們沒有吊車,就搭起架子,用滑輪靠人力吊上去。”
這樣一天天下來,王明華的雙手磨出一層層厚繭,每天都感覺自己快要累散了架。天道酬勤,王明華那雙厚實的雙手,也為他打造了一張厚實的質量名片。
憑借著在軍工廠中歷練出的果斷與勇氣,加上山東大漢特有的豪爽,初入商海的王明華很快就打拼出一片天地,高速公路兩側環星傳媒的戶外廣告牌越來越多,逢年過節城市街道和廣場的景觀燈亮化也越來越多地出自王明華和他的團隊之手。
“不管做什么都要始終保持前進的姿態,不能自已停下來。”簡單的話語,顯露出王明華執著的秉性,在環星傳媒步入正軌之時,王明華又選擇考察了新的行業,用他自己的話說,在賺錢的同時也要關注是否能為城市的發展做點事。
憑借著這樣的理念,2010年,王明華又創辦了大連賦吉賦石建筑構件有限公司,王明華借上海世博會之際,又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與美國企業合作,承建了法國館工程,并憑借這一機會引進了美國技術,將代替大理石的國際高端建材構件引進到國內,成為第一家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內企業。
“選擇這一行業,不光是為自己的事業找一個方向,更要為城市的美化和經濟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自己成立新公司,就是為了專門從事高科技環保建筑材料的研發生產。現在每年城市里新建的房屋這么多,建筑材料用量極大,要是都能用上環保的材料,對城市環境保護,對可持續性發展都很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