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眳^域經濟發展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營商環境的競爭;比發展就是比環境,抓環境就是抓發展。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打造“干部作風最好、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的目標,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為企業提供優良的市場環境。
實現這一目標,要求各級干部切實增強“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的意識。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唯一宗旨。黨員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服務群眾是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內在要求。因此,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就是黨員干部的本分。黨員干部倘若在干事上“偷工減料”、服務上“敷衍馬虎”,工作制造“梗阻”、辦事產生“爛尾”,必然影響到“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影響到營商環境的改善,影響到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就是失職瀆職。因此,全市各級黨員干部都應堅守本分、盡職盡責、擔當作為,在增強服務意識的同時,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為群眾、為企業提供滿意的服務。
做好服務首先要實現從“管理思維”向“服務思維”轉變,讓“服務”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管理與服務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干部運用自己的權限進行管理,實質上是為了“服務”———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民群眾生活的不斷改善。而要做好“服務”,也必須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是為“服務”而管理還是為管理而管理,核心在于是不是真心為了群眾和企業。從“管理思維”向“服務思維”轉變,就是要用“服務”的理念去做管理的事情,做到為“服務”而管理。如此,才能讓“服務”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以“店小二”的心態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和企業服務。
做好服務需要實現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轉變,多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群眾的愿望和企業的需求出發,去思考應該放什么權、如何更科學地管理。這就要求干部多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群眾,及時發現工作中還存在哪些與群眾期待和企業需求不相符合、不相適應的問題。如此,才能切實解決好企業與群眾的痛點、堵點、難點,把“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讓企業與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做好服務還需要創新管理與“服務”的手段,使之既高效又不擾民?!白詈玫墓芾硎亲屓烁杏X不到的管理。”要大力唱響“創新、落實”主旋律,注重服務手段的創新,加快從“傳統”向“現代”轉變,多運用信息化、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盡量減少現場督察、檢查等傳統方式,在“無形”中實現管理與服務,從而為群眾提供最貼心的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最優化的發展環境。
做好服務需要進一步轉變作風。任何攻堅最后比拼的都是干部作風,沒有過硬的作風作為保障,優質服務就難以落實到位。不可否認,在作風建設方面,我們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服務提升也永無止境。要通過正在開展的“大競賽、大比武”活動,圍繞解決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敢碰硬、出實招,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健全和完善服務制度,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這是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期待。
環境就是生產力,服務就是吸引力。各級干部都應把做好服務當作自己的本分,把服務不好視為自己的失職,努力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為加快日照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