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照 市 統 計 局
國家統計局日照調查隊
(2011年2月24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和“雙輪驅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四大體系”,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扎實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全力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民生狀況不斷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一、綜合
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目標。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GDP)突破1000億元,達1025.08億元,是“十五”末的2.4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0.26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561.55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363.27億元,增長14.3%。人均生產總值36883元,比上年增長11.3%,是2005年的2.3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是“十五”末的3.8倍;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5億元,是“十五”末的3.8倍,年均增長30.4%;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均實現歷史性跨越,分別是“十五”末的2.7倍和5倍;進出口總值達到133億美元,是“十五”末的5.2倍,總量居全省第四位,躋身全國外貿百強市行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是“十五”末的2.4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1000億元,是“十五”末的2.9倍;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0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2.6倍和3.1倍。
城鄉民生持續改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得到落實。各級發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1.19億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補貼8976萬元、石油價格改革補貼1.04億元、家電與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1.54億元。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繼續提高。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1300元/人,比上年提高100元,保障人數8.1萬人;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303元/人,比上年提高27元,保障人數1.9萬人;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400元和160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進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153元,平均水平達到1335元。最低工資標準由上年的每人每月620元上調到760元。住房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為750戶市區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了經濟適用住房補貼,每戶補貼6.33萬元。為780戶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發放了廉租房補貼,平均每戶1500元,自2006年以來累計發放廉租房補貼426萬元,解決了3049戶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全市共建成300套廉租住房并進行了實物配租。
“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成效。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1:54.6:35.3調整為9.8:54.8:35.4。堅持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雙主動、雙確保”,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在鋼鐵、熱電、熱力等企業都采取相應的實質性措施,對原計劃“十二五”淘汰的19條立窯水泥生產線,提前到2010年7月底全部淘汰停產;實施了市區集中供熱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等24項節能減排硬措施,分別建成投運COD和SO2減排項目38個、25個,扭轉了能耗指標“不降反升”的態勢,全面完成“十一五”COD和SO2排放量削減任務。建設領域節能取得新進展。建成節能建筑180萬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5%,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62.5萬平方米;生產新型墻材14億標磚,占墻材生產總量的95%,通過推進墻材革新和實施建筑節能,實現利廢258萬噸,減少廢氣排放28.36萬噸。工業結構得到優化。制造業完成增加值581.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25.65億元,增長2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海洋保護繼續加強。有各類海洋保護區9個,其中國家級、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各2個,保護區總面積達10.2萬公頃,新建2處縣級海洋環境監測站(點)。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4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55萬人,比上年增長4.4%,其中,困難群體再就業1558人,增長6.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低于控制目標1個百分點。
非公有經濟穩定發展。非公有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9%。2010年末,全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到8.42萬戶,從業人員16.95萬人,注冊資金28.7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9%、 39.3%和16.5%;私營企業發展到1.47萬戶,從業人員26.44萬人,注冊資金455.87億元,分別增長18.9%、31.4%和38.1%。
宏觀經濟景氣繼續向好。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信心與預期的企業家信心指數達到148.81;反映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的企業景氣指數為140.92,均繼續處于“較為景氣”區間。
市場物價得到控制。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9%。八大類價格呈現“五升三降”態勢。其中,食品、煙酒及用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類價格分別上漲8.0%、3.4%、2.5%、4.7%和0.8%;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分別下降2.1%、2.0%和1.8%。食品價格上漲成為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生產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8.6%,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0%,生活資料價格上漲9.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12.8%。全年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4.6%,房屋租賃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
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經濟規模不夠大、實力不夠強,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較大;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平衡,縣域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城鄉居民增收長效機制尚需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