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人口、居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公安戶籍年報數據顯示,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287.9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6萬人;人口出生率12.11‰,人口死亡率8.64‰,人口自然增長率3.47‰。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快速匯總結果,全市年末常住總人口280.11萬人。
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19.45萬人,比上年增長4.9%;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64.65億元,增長22.8%;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3450元,增長17.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8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工資性收入14750元,經營性收入1929元,財產性收入233元,轉移性收入2163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289元,增長12.9%。其中,食品支出3578元,增長4.2%。年末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13臺,冰箱100臺,洗衣機87臺,空調器60臺,微波爐28臺,摩托車67輛,固定電話65部,移動電話178部,家用電腦63臺,互聯網用戶26戶,家用汽車20輛。
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04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工資性收入3169元,家庭經營性收入3800元,財產性收入337元,轉移性收入198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44元,增長7.4%。年末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電105臺,家用電冰箱78臺,洗衣機54臺。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3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7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3474個,參保人數27.6萬人,當年基金征繳收入4.75億元;年末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07萬人,基金征繳收入4784萬元,享受待遇11247人次,支出3494萬元。
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8.83萬人、27.59萬人、14.92萬人、22.47萬人和16.23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順利實施,繼東港區被列入國家首批新農保試點后,2010年,嵐山區和五蓮縣被列入第二批新農保試點,莒縣被列入省級新農保試點,新農保實現全覆蓋,已有22.9萬名60周歲以上農民領到國家新農保試點基礎養老金。
社會救助事業穩步發展。已建救助管理站3處。年末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64個,收養6402人。社會福利企業23個,安置殘疾人員656人。全年福利彩票發行額達3億元。
“平安日照”建設和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年受理社會治安案件9844件,比上年下降13.3%;刑事案件立案數4784件,增長7.2%;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421起,增長21.3%。全市刑事警情、“兩搶”警情在近三年連續下降的基礎上,2010年“兩搶”警情又下降26.5%。各類生產安全事故722起,死亡人數157人,分別比上年下降7.9%和6.5%。
注:1、本公報數字主要是年快報數或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公報中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為現價,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人口數字為公安戶籍年報數。2010年最終人口數據以及城鎮化率以人口普查公報發布的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