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圖書館副館長,納扎爾巴耶夫中心副主任沙伊梅爾格諾夫
記者 史樹梅 王帥
6月14日,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圖書館副館長,納扎爾巴耶夫中心副主任沙伊梅爾格諾夫風塵仆仆趕到山東日照,參加第三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第二天早上,他興致勃勃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哈薩克斯坦沒有出海口,而山東日照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對發展經貿往來非常重要,我們期待與山東日照繼續保持交流合作。希望通過參加論壇,我們能認識更多‘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參與者、推介者,進一步拓寬哈薩克斯坦的海陸通道。”沙伊梅爾格諾夫說。
作為古絲綢之路中國通往中亞的必經之地,哈薩克斯坦曾為溝通東西方文明,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合作作出過重要貢獻。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沿線各國將再獲發展新機遇,這也為哈薩克斯坦對外開放提供了更高平臺。
被稱為政治經濟研究中心的首任總統圖書館,正成為該國探討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智囊庫。“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圖書館,而是國家項目的研究中心,是重要決策的誕生地。”沙伊梅爾格諾夫說,中國的經濟、文化一直是他們研究的重點。目前,“一帶一路”建設是他們對接中國、參與沿線合作的重要課題,將為中哈發展架起互通互聯的橋梁。同時,他認為,中國是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應在當前合作的基礎上,加強雙方在人才、文化、企業等層面的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第三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的舉辦,讓我們找到了一個對話、溝通的平臺,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機遇,有助于加深對中國乃至山東日照的了解,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沙伊梅爾格諾夫說,隨著山東日照交通優勢的凸顯,雙方合作將更加緊密,這也將吸引他再次來到日照。
“日照是一座年輕美麗的海濱城市,我相信,等我下次再來時,它必將給我帶來更多的震撼與驚喜。”沙伊梅爾格諾夫說。
專訪哈薩克斯坦《24KZ》哈巴爾電視臺臺長謝伊特馬梅特
記者 徐凱 劉祥彩
6月14日晚,來參加第三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的哈薩克斯坦《24KZ》哈巴爾電視臺臺長謝伊特馬梅特,在會場欣然接受記者采訪。
得益于“媒體人”這一共同標簽,問答式的專訪變成了愉快輕松的交流,在一個小時的時間里,謝伊特馬梅特從專業新聞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圍繞中哈兩國經貿文化交流、中國—中亞合作論壇、日照初印象等,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據他介紹,《24KZ》哈巴爾電視臺是哈薩克斯坦哈巴爾傳媒集團旗下的一個頗具影響力的新聞機構,在18個國家設有工作站,是其國內的重要媒體之一。作為經常和信息數據打交道的新聞人,他認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哈薩克斯坦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中哈兩國作為友好鄰邦,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一步密切了兩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往來,中哈友誼歷久彌新。如今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哈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迅速,中國本地的貨物可以通過哈薩克斯坦運送到歐洲,與海運相比,可以極大減少運輸時間。
謝伊特馬梅特認為,勇敢智慧的先輩開創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相信中哈兩國能夠進一步加強雙邊經貿、運輸、投資、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
談及初到日照的感受時,謝伊特馬梅特說,經過觀察,日照是一個年輕、時尚、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路上的年輕人朝氣蓬勃,很多工地都在忙碌地建造高樓。“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經歷金融危機,我在這里看到的卻是欣欣向榮的建設景象。”
除此之外,給謝伊特馬梅特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日照優美的環境:“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考慮到后代子孫,應當在發展經濟與生態保護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我覺得日照非常干凈、漂亮。通過本次論壇,我們將盡可能多地收集關于日照的資料,回國后在電視上播放,讓更多的哈薩克斯坦人認識、了解美麗的日照。”當聽說日照機場將很快通航時,謝伊特馬梅特高興地回應:“以后再來日照會更便捷了。”
專訪日照眾興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淑海
記者 王宗敏 秦釗
6月15日上午,在第三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報到現場,中亞(日照)港口物流園區即將揭牌的日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座由日照港集團與中亞五國5家重點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物流園區,未來可為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全球廣大客戶提供保稅倉儲、國際物流配送、海鐵聯運等現代物流服務。
作為該園區重點企業之一的日照眾興包裝有限公司將如何借助這次機遇,繼續開拓中亞市場?中國的中小企業為何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該公司董事長陳淑海。
日照眾興包裝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研發、生產高端防偽包裝瓶蓋、玻璃瓶貼花等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2003年,公司產品開始出口至中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公司部分國外客戶開始流失。
“中亞白酒市場廣闊,瓶蓋產品需求量大,我們一直在積極開拓中亞市場,在多方考察下,最終選擇了用工成本低、投資環境較好的吉爾吉斯斯坦進行投資。”陳淑海說。
2011年5月,“眾興”與吉爾吉斯斯坦一家白酒廠家合作,成立了吉爾吉斯眾興塑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2000多萬元人民幣,主要生產銷售伏特加酒瓶蓋及其他包裝材料。
“我們讓工廠在國外‘安家’,國內國外兩工廠在技術團隊、工藝水平、經營理念上同步推進,雙方實現有效互動。”在談到中吉兩家公司間業務往來時,陳淑海這樣說。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國外業務,經前期市場調研,2014年12月,“眾興”又投資1000萬余元建設管坯生產線,主要用于礦泉水瓶及各種飲料瓶的前期制作與生產。項目投產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利稅2000多萬元。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實施,中國與中亞五國的經貿文化交流更加緊密。今年5月,吉爾吉斯斯坦正式加入歐亞經濟聯盟體,聯盟體內國家的產品買賣實現互免關稅,這一契機,為“眾興”及其他中小型企業進入中亞國家及俄羅斯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企業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抓住‘走出去’機遇,借助國際眼光,取長補短,可以實現企業更大的發展。”陳淑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