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美好的時光
在高中,湯善健僅僅學習了短短的兩年時間,課程多,學習壓力大,湯善健依然能自然地應對,特別是對本就有著濃厚興趣的數學學科,湯善健更是投入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當時自己沒有留過級、年齡相對比較小,沒有過多的思想壓力,學習精力能夠集中,而且從這時候起,我是真正喜歡上了數學,特別是純粹數學。那時候數學類的書少,我就千方百計去找去借,然后用筆記本手抄。但是沒想到高考時,數學發揮卻嚴重失常。”
“高考,我的第一志愿是南開大學,但因為數學沒發揮好,進了山東大學數學系。那年,總分120分的數學,我只考了99分,而平時,數學是我的強項,我有70%—80%的時間都在學數學。可以說,損失很大。”
帶著一絲絲不甘,1983年的秋天,湯善健來到了山東大學數學系。
在大學里,數學專業是課業較多、學習壓力也比較大的學科,加上高考失利造成的內心挫折,湯善健一門心思地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當中。“數學專業的課
業多,學習進度也快,剛開始沒有周末。山東大學地域偏僻,而且我是農村出來的,也不善于交際,整天就是埋頭讀書,生活也比較單調,每天就是教室、食堂、宿
舍這么三點一線。”
令他沒想到的是,自高中起一直堅持的數學學習方法,雖然讓自己在高考中失利,卻在大學中得心應手。“我是喜歡純粹數學的。
高考考砸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我高中后期時,覺得自己的數學概念模糊,一些基礎薄弱,但那時候,可供參考的資料很少,我只能反復看教材,忽視了看一些參
考書、多做題。結果,反而影響了高考復習。”
“到了大學,我的學習思路還沒改,還是注重基礎,沒想到,這反而適合大學的學習要求。剛進大學的半年里,大家互不了解,我的高考成績也不高,自然也引不起周圍的關注。第一學期考試結束后,我的主干課程成績名列前茅,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大學里,湯善健才真正步入了數學的殿堂,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高深數學理論。1987年,湯善健大學畢業,被推薦本校讀研,攻讀數學系控制論專業碩士。1990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又被推薦到復旦大學數學所讀博士,1993年畢業后留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任教。
“從1983年進入大學到1993年博士畢業,十年的時間,是我真正步入自己的數學麥田,播種耕耘的美好時光。我出生于農村,這十年來一直在校讀書,生
活雖清苦,精神上還是自由快樂的。上大學時,每次臨走前,家里都要給我換糧票。大學里我每個月享有十七八塊錢的生活補助,靠自己的年度獎學金可以解決半年
的生活費,家里再支持半年。后來讀研、讀博也有補助和獎學金,基本上能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不再需要家里的貼補。”
求學不易,卻是十年美好的時光;學海無涯,數學王國的象牙塔還在等待著湯善健去繼續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