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日照日報社、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日照廣播電視臺在全市開展2015感動日照“十大孝星”評選活動。經基層推薦、初步審核,主辦單位確定了本屆十大孝星候選人(30名)。
【十大孝星標準】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遵紀守法,道德情操高尚,以實際行動弘揚敬老優良傳統。
2、遵紀守法,未參與非法組織,無違法違紀行為。
3、孝敬父母及長輩,孝行事跡感人至深,具有良好口碑和較大社會影響。
4、孝行行為正在進行或發生在最近5年內。
【感動日照“十大孝星”候選人事跡(排名不分先后)】
【陳維超】
女 15歲 莒縣洛河中學 學生
很小的時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還是三年級的她就學會了洗衣服,四年級時學會了做飯。從小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深受村里居民的喜愛。陳維超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親有聾啞殘疾,母親智障、腿部有殘疾,生活只是靠爺爺奶奶種地來維持,所以生活很苦。看到父母這么苦、這么累,她總是悄悄的把父母的臟衣物揉洗干凈,把屋子打掃的干干凈凈。放學后她還搶著為父母作飯、盛飯、洗刷鍋碗。有好吃的她首先想到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張成菊】
女 46歲 莒縣小店鎮青山前村 村民
2010年張成菊的公爹查出患腸道疾病,在外打工掙錢的張成菊二話沒說,辭掉了工作同丈夫一起回到老家像親生閨女一樣照顧患病的公爹,直至老人去世。在公爹去逝不到5個月后,獨居的二大伯哥突發腦血栓偏癱在床,張成菊像伺候公爹那樣盡心照顧二大伯直至其去世。就在二大伯哥去世不到四個月后,張成菊的母親又因腦血栓不得不住院治療。張成菊連續27天日夜在醫院照料母親,母親出院后一直在家盡心盡力的照顧飲食起居,村民們紛紛贊揚她為“山村里的大孝星”。
【張志娟】
女 39歲 閻莊鎮杜家當門村 村民
2001年,張志娟丈夫的奶奶因摔倒而骨折,從此就臥床不能下地。2002年,她的公爺爺又患上了肝癌。一家七口的衣食住行就由還在抱著嗷嗷等哺的兒子的張志娟承包了,她從未因此有過任何怨言,總是笑呵呵地洗衣做飯、伺候老人,一直到03年、04年公奶奶、公爺爺相繼去世。2010年7月,張志娟公公在回家的路上出車禍。張志娟獨自擔起了喂牛,照顧婆婆的擔子,丈夫則在醫院照顧公公。重癥監護室里,公公一住就是10個月,花了四十多萬,最終醫院把公公的生命留住了,但卻成了植物人。張志娟讓丈夫給公公的屋里裝上了空調。公公只能飲用流食,每次張志娟都要用料理機把食物打碎。一日五次,間隔兩小時。
【王潔】
女 29歲 五蓮縣許孟鎮許孟村 村民
2012年七月,禍從天降,61歲的公公突發腦血栓,丈夫是家里的獨生子,自結婚后一直沒有分家,父親就是家里的頂梁柱,第一次發病,不是很厲害,住了幾天院回家生活能自理了,因為婆婆身體不好,于是她就辭掉了諸城的工作,決定在就近的許孟雙星鞋幫廠打工。既要照顧幼小的女兒,又要照顧生病的公公,又要忙著打工賺錢。
照顧老人需要一天三頓飯都得用湯匙喂,而且都得用打汁機打碎,不打碎的時候王潔就嚼著一口一口的像喂孩子一樣喂老人,一頓飯能吃到一個小時,真佩服她驚人的耐心。大便常常沒有知覺,一天一次,有時候一天兩次,她沒有半點的嫌棄和厭煩,她依舊像伺候孩子一樣無微不至。
【趙令翠】
女 16歲 五蓮縣于里鎮雙山后村 村民
一個年僅16歲的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成為一個農家的頂梁柱。兩年多來,她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因意外摔傷而癱瘓的父親和患有白化病、不會說話、沒有勞動能力的母親。初中畢業又到鎮上的超市打工掙錢補貼家用。這個過早背負起生活重擔的女孩,對未來并沒有太多幻想:“現在只有兩件事兒,照顧好爸媽、干好工作”。
【李香修】
女 62歲 五蓮縣中至鎮大將溝村 村民
婆婆82歲高齡,疾病纏身,白內障令她幾近失明。田里,家里的活,以及照顧小叔子和婆婆的重擔一下子壓到了年近花甲的李香修和孫寶利肩上。二人和自己的兩個二子送孫寶印到醫院做手術,手術期間孫寶利一直在醫院陪床,而李香修一邊要干著家里地里的活,一邊要每天給躺在醫院的孫寶印做飯送飯,還要安排好婆婆每天的飯菜,定時回家攙扶婆婆上廁所,坐到院兒里曬曬太陽什么的。她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精心照料年邁婆婆和患病小叔子,深受街坊鄰居的贊揚。
【李淑芳】
女 45歲 五蓮縣人民醫院 護士
天有不測風云,美好生活,隨著丈夫的一場意外車禍而改變了。車禍傷及腦干,導致丈夫深度昏迷,氣管切開,上呼吸機,生命危在旦夕。昏迷了45天之后,丈夫終于醒了過來。整整45天,李淑芳每天最多睡一個小時,體重從原來的50公斤降至42公斤,為了防止丈夫因長期臥床導致關節畸形變硬,她每天要定時地給他活動關節,身體的各大小關節全部活動一遍后,整個人就累得直不起腰。丈夫由于傷勢嚴重,醒來以后,智力水平還不及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且右上肢、右下肢行動受限。嚴重的后遺癥,又讓她的心頭壓上一塊沉甸甸的大石頭。即使這樣,她依然選擇了不拋棄,不放棄!十年來,李淑芳理解了“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個長病的”這句話的深切含義,理解了,也就更堅強地面對了。公婆年紀大了,還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需要長期服藥,她毅然承擔起二老拿藥的重擔。
【楊艷美】
女 53歲 日照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教師)
獨自照顧癱瘓雙親。教失語癥的父親說話,幫助父親逐漸康復。她還悉心照料老年癡呆、大小便失禁的母親,經常戴著手套幫助便秘的母親排便。可再苦再累,她從未耽誤教書育人,在任教高考班幾年間,其成績多次列全市同類學校之首。她本人也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 孝心之星”和“師德標兵”,并被表彰為“東港區優秀教師”。
【丁文增】
女 70歲 東港區南湖鎮上坳村 村民
年近70歲,早已到了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的時候,但還是終日勞作,照顧年齡比她還要大的婆母娘。她那弓腰駝背的身軀和蒼老的臉上更顯現出她在生活中的勞累和艱辛,自己雖體格不好,但她卻幾十年如一日伺候照料104歲的婆母娘。
【許麗】
女 42歲 東港區河山鎮衛生院 職工
父親突然得了腦出血,需要住院做手術,這一住就是三個多月。許麗一直在醫院陪著父親,這期間,她幾乎沒有回過家,沒有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在做手術前,父親頭痛的相當厲害,但是又不能讓父親的頭活動,怕腦出血,當時該同志就跪在床上抱著父親的頭整整一個晚上。到了父親做完手術后兩個周,醫生才宣布父親脫離了危險。手術治療后,父親一個多月昏迷不醒,許麗始終晝夜陪伴在父親病床前,為父親喂飯(鼻飼)、擦洗,伺候大小便。住院三個月期間,正值炎炎夏季,父親的身上竟然沒有長一處褥瘡,連醫院的護士都感到是一個奇跡,說都是因為父親有一個孝順細心的好女兒。出院后,父親患上了半身不遂,長年臥病在床。在許麗和母親的精心周到伺候和照料下,為父親減輕了許多病痛,父親病情明顯好轉,但因為病情嚴重,還是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在許麗十幾年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下,如今父親雖然坐在輪椅上,卻安享著自己快樂的晚年。
【張健】
男 47歲 石臼中盛社區
積極開展志愿者奉獻愛心行動,結成“一助一”對接,對“五保對象”及困難戶、病災戶實施愛心扶助,逢年過節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組織志愿者定期上門為孤寡、空巢、高齡老人服務,為他們解決日常生活難題,陪老年人聊天,帶去精神上的關懷。
【劉海芳】
女 48歲 東港區三莊鎮下卜落崮村 村民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十年如一日服侍半身不遂的公公和直腸癌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鎮。
【馬美玲】
女 41歲 東港區計劃生育局協會辦工作兼任婦委會主任
由于父母的言傳身教,馬美玲很小就養成了尊敬老人的好習慣。婚后她用孝敬公婆的實際行動.十多年來她悉心照顧重病的公爹和體弱多病的婆婆的感人事跡廣為流傳,被單位同事及鄰居和婆家的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工作上的楷模,孝敬公婆的好媳婦”。
【王蓉平】
女 42歲 日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傳部 新聞中心主任
婆婆患心臟病和高血壓,急性心梗兩次住院;母親患支氣管炎四十多年;父親患高血壓、冠心病,雙側股骨頭壞死,無法站立。公公患腎病綜合征、雙下肢動脈硬化、靜脈栓塞,截肢后并發胃內大出血于2011年離世。她盡心盡力照顧四位老人。她還熱心公益,資助孤兒上學,為白血病學生、尿毒癥運動員捐款捐物,到風景區做環保義工等。
【潘 麗】
女 41歲 日照市開發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職工
她的公公因糖尿病過世,公公生前住院期間,她堅持每天陪護在公公的病床前,照顧病重的公公,親自喂飯、喂藥。工作時也不忘打電話給婆婆詢問公公的情況。公公過世后,她怕婆婆過于思念就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責任,每天早晨都為婆婆清潔衛生并準備好早餐才去上班。
【于 瑛】
女 44歲 日照市開發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職工
18年來,她一直把婆婆當成親娘孝敬。不但主動承擔老人的生活費用,而且積極關注其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平時經常電話問詢,與老人談心、溝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動向,滿足其各項需求。利用節假日探望老人,幫其承擔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
【孫雪梅】
女 45歲 日照市開發區奎山街道青墩村 村民
在孫雪梅嫁到許家這幾個年頭里,孫雪梅的婆婆被檢查出了肺癌,讓她奔波在了家和醫院的艱辛道路上,不得不在照顧婆婆的同時,還要顧及叔伯和公公,而且還有一個孩子也要接送上學,在短短的幾個月里人消瘦了很多,苦也吃了不少,但她無怨無悔,對丈夫從來沒有過抱怨,讓他安心的在外打工,家里不要牽掛,義無反顧。
【楊愛玲】
女 52歲 日照開發區地稅局辦公室副主任
她是“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她是全市地稅系統的道德模范,她是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稅局的先進個人.她為人樸實、誠懇謙遜,工作勤懇、任勞任怨,十幾年來用自己堅強的脊梁和對親人的無限關愛支撐起了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她身上體現出一位平凡的中年女性的博大胸懷和淳樸情感。
【安豐香】
女 58歲 山海天臥龍山街道肥家莊 村民
無怨無悔地侍奉于父母雙親身旁,給予她們無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她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親朋好友的稱道,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現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蘇嫦娥】
女 64歲 山海天臥龍山街道桃花島 村民
她是一個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從1994年起至今,她十一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無怨無悔,受到同事和鄰里的一致稱贊。
【盧正芝】
女 55歲 山海天臥龍山街道臥龍村 村民
剛過門時,年邁的公公就患了腦梗塞,公公年老多病,并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生活不能自理,可盧正芝不嫌棄老人,總是細心照顧,端飯喂藥,清洗衣物,甚至上廁所也是攙扶。可天不遂人愿,2006年,婆婆又患上了腦梗塞,失去了勞動,這時大女兒在上小學、小兒子剛滿周歲,正是家里開支最大和最需要人手的時候,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為了給父母治病,丈夫放棄原來的工作,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盧正芝柔弱的肩上,她既要忙天地里的農活,還要整理瑣碎的家務和照顧年幼的孩子及患病的公公婆婆。為此她放棄了熱愛的理發事業,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照顧老人。
【路德闊】
男 24歲 山海天兩城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職工
路德闊是一名獨子。2011年他母親在一次醫院檢查中,不幸被診斷為宮頸癌,當時他還處在求學階段,當寒假回家看到因化療而掉光頭發的媽媽時,震驚、難過和無法言語的痛苦讓這個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了。整個寒假他陪伴在媽媽的病床前,放化療是很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執行的治療手段,他一邊背后流淚一邊又要強打微笑去鼓勵媽媽堅持治療,那時他才切身體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
【張敏】
女 26歲 山海天兩城鎮溝崖村 村民
婚后于2012年七月生育一女孩,孩子滿月后公婆趕集途中遭車禍,丈夫是獨生子,全家的負擔全落在了年輕妻子身上,張敏產后2個月后就去單位上班,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照顧公婆,一個人還要承擔著全家的經濟負擔,公共三個月后出院,婆婆出院后于2013年又查出患癌晚期,這讓她比以前更加不辭辛苦的侍候公婆了。
【孫樹高】
男 69歲 日照國際海洋城濤雒鎮孫家村 村民
一邊是93歲高齡的老母,一邊是雙目失明的老伴和外出務工的兄弟姐妹,孫樹高恪盡孝道,勇擔責任,厚愛弟妹,平凡的舉動中樹立起一位好兒子、好丈夫、好兄長的光輝形象。
2014年5月份母親突患腦血栓,孫樹高寸步不離地守護在老人的床邊,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無微不至的照料詮釋著一位69歲孝子的赤誠情懷,受到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
【張先英】
女 61歲 嵐山區巨峰鎮邱后村 村民
她的婆婆劉維玉已九十歲了,多年前劉維玉患病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自從老人患病她便和婆婆住在一起,冬天為了老人吃上熱飯她一邊放在爐子上熱著一邊一口一口的喂老人。夏天為老人的健康衛生,每天給老人換洗衣服,頂著難聞氣味為老人洗澡,并服侍老人大小便。
【王松田】
男 70歲 嵐山區安東衛街道泉子廟社區 黨總支書記
由于歷史原因,社區的孤寡老人特別多,社區的王更田、王正田弟兄倆,都是孤寡老人,一個患腸癌,一個患骨癌,王書記時刻牽掛他們的病情,為老人做了腸癌切除手術,讓老人又多活了十多年,王更田去世后,王正田也因骨癌造成身體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每逢身體不舒服了,他和兩委成員定期送醫送藥送生活用品。
【陳榮祥】
女 嵐山區中樓鎮敬老院 院長
魏世余老人患嚴重腦癱病,在床上躺了近三個月,得了褥瘡,皮膚大面積感染。陳榮祥除喂水、喂藥外,還給擦屎倒尿、清洗身子、涂搽藥膏。孫懷蘭老人患偏癱,喝水吃飯都得喂。老人便秘,陳榮祥聽說吃蘿卜好,就用小勺子刮蘿卜泥,一點一點地喂到老人嘴里,便秘嚴重時,老人痛苦難言,陳榮祥就用手摳排不出來的秘結的便塊。
【王桂玲】
女 47歲 嵐山區環海路居委 村民
王桂玲家中有一個還有75歲雙目失明的叔公和一個43歲患有先天性精神病的小叔子。從王貴玲嫁到婆家的那天起,她就擔負起照顧雙目失明的叔公和患有精神病小叔子的重擔。王貴玲20多年如一日的無怨無悔的照料家人。
【張先鋒】
男 40歲 嵐山區硯臺山一路 志愿者
自發性的帶領著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為敬老院老人貼心服務至今8年的時間帶領著1400人次志愿者走進嵐山區8個敬老院,在這8年中不間斷的為老人送溫暖。
【費琨】
男,55歲,原儀器供應站站長,現日照市計量測試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主要從事化學儀器和檢測報警儀的檢定、校準和測試工作。
費琨老母親今年85歲,前幾年出現老年病,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顧,每天都需要吃藥維持病情,老費一年四季都要前往老母親家按時伺候吃藥、吃飯;妻子在1995年出現精神失常,經過多次檢查,確診為躁狂抑郁雙向癥,期間住院三次,到2004年出院后,在家中一直吃藥治療,到現在,每天都需要吃藥才能維持病情。家庭是不幸的,但他并沒有向“不幸”屈服,他堅信有愛才有家,這么多年一直無微不至的伺候著老母親、照顧著妻子,辛勞的支撐著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