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續加大紀律審查力度,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
繼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始終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做到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正義之戰。體現政策策略和方式方法的針對性、靈活性,把執紀審查重點放在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領導干部,三類情況同時具備的是重中之重,從嚴從重處理對抗組織調查的行為。健全完善市區聯動、縣域統籌、下查一級執紀審查機制,加大聯合辦案、提級辦案、異地交叉辦案力度。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進一步健全機制,細化措施,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協調高效的反腐敗工作格局。
科學運用“四種形態”。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用“四種形態”統領監督執紀工作,抓早抓小、動輒則咎,以堅定決心和有力舉措,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細化第一種形態,把嚴明紀律體現在日常教育監督管理中,擴大談話函詢覆蓋面,繼續實施談話“一固定五步驟”模式,避免談話流于形式、走過場,推動紅臉出汗具體化、常態化。用好第二種形態,從關心愛護和教育挽救的角度出發,轉變工作理念,讓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避免出現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嚴格第三種形態,堅守紀律底線,對頂風嚴重違紀、造成惡劣影響的少數人員,在依紀給予重處分的同時,及時作出相應的職務調整。強化第四種形態,始終把嚴懲腐敗抓在手上,對不但破紀而且破法的極少數,迅速查處、及時移交,堅決清除害群之馬,形成持續震懾。
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開展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學、查、改”活動,深入學習規則內容,對照規則查擺問題,針對問題抓好整改。創新組織制度,將執紀監督和執紀審查部門職責分開,建立執紀監督、執紀審查、案件審理各環節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瞄準風險點和薄弱環節,規范請示報告、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案件審理等工作規程,建立完善監督執紀人員準入、審查過程全程錄音錄像、打聽案情和說情干預登記備案、涉案款物統一管理等制度,嚴控自由裁量權,規范審查組組長權限,把監督執紀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確保監督執紀“零違紀、零事故”。
做足執紀審查“后半篇”文章。系統整理、充分利用違紀干部懺悔錄,能公開的都要公開,發給原單位黨委(黨組),發揮好反面教材的作用,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針對一起案件,不僅要給違紀者本人下發處分決定書,還要給其所在單位下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督促分析案發原因,查找管理漏洞,打上制度“補丁”,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堅持執紀審查與警示教育相結合,深入剖析發案根源,以案釋紀、以案為鏡,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警鐘長鳴、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