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加快人口向城鎮集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一是圍繞完善功能、提升內涵,抓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加快中心商務區建設,完成淄博路地下聯絡通道工程和人防工程主體,盡快形成城市街區規模。建成啟用市圖書館,完成丁肇中科技館主體工程。推進城中村連片改造,抓好青島路、北京路、菏澤路等6個片區改造。抓好山海路至森林公園段海洋岸線生態恢復。完成泰安路、東營路等6條城市道路和中心商務區10條區間道路改造建設任務。加快公交系統升級改造,新購置150輛新能源公交車,建設3處公交綜合停車場,新建100個候車亭,啟動智能公交系統建設。二是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提升城鎮建設管理水平。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要求,做好城鎮化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抓好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和省、市級示范鎮建設,落實財政補貼資金,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切實加強建筑質量管理,努力打造百年建筑。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社區功能,積極穩妥地推動人口向城鎮集聚。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增強城鎮產業支撐能力,拓展農民進城就業空間。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服務水平,加大市容環境、建筑噪聲、垃圾運輸、交通秩序管理力度,為市民營造安寧安全的生活環境。三是繼續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完成龍潭溝水庫建設,實施3座中型水庫和49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建600處小微型水源和13處重點河道治理及攔蓄水工程,實施4個小農水重點縣、2個水土保持治理試點縣工程,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1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新建擴建農村自來水工程24處,打機井100眼,解決12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縣鄉村道路300公里、高標準電氣化村301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2處,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五、深入推進“生態日照”建設。扎實開展“生態建設年”活動,崇尚自然質樸,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城市。一是堅持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強化對水源、山體、森林、濕地、海洋和岸線的強制性保護,在重要生態功能區、敏感區劃定生態紅線,慎砍樹、不填湖,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落地生根。強化安全、環保、土地硬約束,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對新上項目實行等量或減量替代;嚴格土地市場管理,盤活存量閑置土地,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提高單位土地投入強度;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日鋼海水淡化項目,加大中水回用,建設節水型社會。二是集中整治重點企業、重點區域。深入推進飲用水源地上游環境綜合整治,加大破損山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力度,對進園石材企業全部配套治污設施;全面落實污染排放重點企業綜合治理措施,確保10項環保重點工程完成投資20億元,實現減排煙塵9700噸、二氧化硫2000噸、氮氧化物5400噸、化學需氧量8650噸、氨氮948噸的預期目標。三是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對電力、鋼鐵、石化、造紙等重點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繼續推進建筑節能改造。建成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和莒縣、五蓮、海洋城4處污水處理廠,啟動垃圾焚燒發電、河山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加快污水管網配套完善。抓好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整治,加強對重點河流斷面的污染防治與監管,完成崮河、淤泥河人工濕地建設。四是加強生態宜居環境建設。實施城市林蔭工程和裸露土地整治工程,對市區28條道路、37處公園綠地、54個庭院小區、28處停車場進行綠化提升,整治裸露土地220萬平方米,新建一批街頭公園。加快荒山、水系和路網綠化,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區縣、水生態文明城市和生態文明鄉村創建活動,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轉長效機制,完成8個鎮、27個新型農村社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善鄉村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