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政府工作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在彰顯特色中跨越、在搶抓機遇中提升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依靠全市人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和“雙輪驅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四大體系”,積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困難與挑戰,全力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這是全市經濟快速攀升,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的五年。初步測算,全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從2005年的424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030億元,年均增長15.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7000元,是2005年的2.4倍。境內財政總收入從86.4億元增加到349.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5.6億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長3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長26.3%。港口貨物吞吐量從8421萬噸增加到2.2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市進出口總值達到133億美元,跨入全省第一方陣,躋身全國百強市行列。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11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5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是2005年的2.4倍。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1000億元,信用總量擴大到1440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2.9倍和3.5倍。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20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2.6倍和3.1倍。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過去五年我市發展躍上了新的臺階,今天的日照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這是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優勢主導產業迅速崛起的五年。三次產業結構由16.4∶47.2∶36.4調整為9.7∶56.3∶34,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3.5%提高到5.4%。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總產連續六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茶葉、水產、林果、瓜菜、桑蠶、黃煙、畜禽等優質高效農業加快發展,綠茶產量占到全省的7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第一茶鄉。以水利化、機械化為重點的農業裝備水平明顯提升,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170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0%。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有9個鄉鎮財政收入過億元。臨港產業迅猛發展,新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發展到315家,其中過百億元的兩家;利稅過千萬元的達到31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490億元,是“十五”末的11倍,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新興汽車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現代威亞發動機產能達到40萬臺,現代派沃泰自動變速箱項目開工建設,五征集團新增汽車產能15萬輛,龍泰集團30萬臺微型乘用車項目開工。黃海糧油二期120萬噸糧油加工項目、亞太森博漿紙二期100萬噸木漿項目、華能電廠二期2×680兆瓦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尤其令人振奮的是,日照鋼鐵精品基地被列入國家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全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基地將在日照崛起。
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50億元,是“十五”末的2.3倍,港口物流、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蓬勃興起,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臨港產業集群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表明,我市產業結構正在加速優化,轉方式、調結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