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擴大就業創業。廣開就業渠道,開展“訂單式”培訓,強化急需高技能人才培養。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統籌推進市、縣、鄉三級創業服務平臺建設,新增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5家以上。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婦女等各類群體就業創業。做好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和社會保障托底。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權益保障、公共服務“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行動。新增城鎮就業2.6萬人,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3萬人。
提高衛生健康水平。推動“健康城市”建設。加快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統籌規劃建設公立醫院基礎設施,完善周邊配套服務設施。加強基層衛生工作,推進分級診療,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支持民營醫院發展,建成日照心臟病醫院等高水平專科醫院。堅持中西醫并重,支持中醫藥重點專科發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設便民惠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所,新建全民健身點100處。支持國家足球學院、籃球學院建設。發揮海濱山岳、水上運動優勢,辦好國際馬拉松、國際啦啦操、國際太極拳等系列賽事活動,打造活力之城、運動之城、健康之城。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520元/月、340元/月。統籌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制度,健全扶老助殘救孤服務體系。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年度最高補償額提高到50萬元。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老人的關愛服務。開展莒縣、五蓮縣民生綜合保險試點。規范家政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實施“千百重點文化工程”,加強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村級達標率達到90%以上。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深入開展太陽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辦好第八屆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完善提升市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功能,推進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建設。倡導“德潤港城·善行日照”,開展移風易俗鄉村文明行動,培養向上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
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深化“平安日照”建設,爭創“長安杯”。加強政法綜治基層基礎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建立“一村一法律顧問”“一村一警務助理”制度。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調處機制,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加強社會誠信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等失信行為。支持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問題。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建設法治日照。健全可防可控安全生產“1+4”多重預防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爭創省級食品安全城市。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駐軍、武警部隊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做好援疆和扶貧協作重慶市黔江區工作。
(五)守住生態底線,建設山青水秀美麗日照。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守護綠水青山,留住碧海藍天,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全、更健康。
抓好生態修復。深入推進“林水會戰”,投資35.8億元,造林15萬畝,建設農田水利工程1621項,治理河道155公里。倡導全民植樹造林,加快“林中花海”“山間竹海”建設,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完善現代水網,實施水系連通、中水回用、異地調水、海水淡化等工程,建立覆蓋全市的治水管水“生態鏈”。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日照水庫環庫生態、青峰嶺水庫生態濕地工程。實施海洋規劃、岸線修復、綜合管控工程,改善海洋生態,打造日照國家海洋公園、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
抓好生態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大力實施“清清河流”行動,完成莒縣馬溝河、五蓮縣袁公河等32條河流治理工程。完善“治、用、保”治污體系。完成禁養區全部畜禽養殖轉產搬遷,實現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省控重點斷面水質合格率達到80%以上。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抓好工業污染、施工揚塵、燃煤鍋爐整治,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抓好省級生態循環示范基地建設,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農產品和人居環境安全。
抓好生態保護。合理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嚴守生態紅線,加大生態敏感區保護力度,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補償機制,建設綠色城市。嚴格執行項目用地、用水、環保、安全等準入標準,實施鋼鐵脫硫脫硝等重點減排工程,完成制漿造紙等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建設綠色企業。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倡導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建設綠色家園。